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 (共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 (共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3 20: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1
2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知识链接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jīn:(不禁)(情不自禁)
jìn:(禁止)(严禁)
睡觉

多音字
词语学习
拟定:起草制定。
造句:情况发生变化,必须重新拟定规章制度。
锻炼: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造句:爸爸每天早晨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造句:虽然相距遥远,老人依然时常眷恋着她的故乡。
词语理解
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
造句: 他告别了父老乡亲,奔赴抗洪第一线。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造句: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情不自禁地随着唱起来。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造句:她凝视着远去的他,若有所思。
反义词
危险——(安全) 繁忙——(清闲)
尊重——(轻视) 踌躇——(果敢)
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近义词
悲痛——(悲伤) 眷恋——(留恋)
尊重——(尊敬) 意愿——(愿望)
踌躇——(犹豫)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词语辨析
尊重 尊敬
相同点:“尊重”和“尊敬”都含有“重视”的意思。
不同点“尊重”表示重视并严肃对待,侧重于重视他人或有关抽象事物的意见、权利等。“尊敬”表示重视而且恭敬的对待,侧重于对人的重视、恭敬。
运用示例:
( )老人,要从( )他的权利和意见做起。
尊敬
尊重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遗骨运回国内的时候,毛主席选择让他当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的故事。
课文解读
这几个看似平常的数量词,用在这里显得格外沉重,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沉重的心情。

1.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的数量词“一天”“一句话”“一支”有什么作用?
(2)第3自然段中毛主席的这段回忆反映了什么?
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岸英和自己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次的分离儿子都平平安安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而这一次,他却再也不能回来了。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毛主席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的心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第6自然段中“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说说毛主席为什么要“仰起头”?
因为主席不想让他的眼泪落下来给别人看见。


(2)从第6自然段中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毛主席做出了将儿子葬在朝鲜这一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主席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大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3)从第7自然段主席的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3.描写悲痛的词语有很多,如“柔肠寸断、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欲哭无泪,然而文中写毛主席悲痛并没有用这些词,那课文是怎样描写毛主席的悲痛的呢?

课文是通过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如第3自然段中“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其中“按着”“紧锁”“喃喃”的动作、神态描写,都生动地描写出了毛主席的悲痛。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怎么理解这两句诗?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的将士会被其他同伴用马皮包裹着运回故乡,表明他们是用生命来报答祖国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何妨。
写法借鉴
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细节描写是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文中对毛主席的描写大多抓住了细节,如“‘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等,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毛主席既有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超出常人的宽阔胸怀。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不是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需要描写,一定要选取那些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细节进行描写。(2)细节描写不能独立进行,要把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等细节描写与场面、环境、景物等描写紧密结合,融合到文章的情节中。(3)描写细节要细致、具体、形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1.表现悲伤的成语。
泣不成声 悲不自胜 悲痛欲绝 痛哭流涕
撕心裂肺 呼天抢地 黯然销魂 呕心抽肠
人琴俱亡 凄入肝脾 情凄意切 哀毁骨立
兔死狐悲 摧心剖肝 痛不欲生 心如刀绞
拓展延伸
2.毛主席的诗词名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有了不同角度的认知。他是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是主席,深爱着自己的国家。这是一位平常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在悲痛、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伟人毛主席的理解与钦佩,再读一次文章结尾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结构图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艰难抉择

忍痛签字——何须马革裹尸还
回国安葬
葬在朝鲜
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