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古诗比较阅读情感赏析技法及习题精讲精炼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古诗比较阅读情感赏析技法及习题精讲精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3 10: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中考古诗比较阅读情感赏析技法及习题精讲精炼
【真题再现】
(2019杭州中考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问题: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技法讲解】
技法一:描述情境 关联心境
归纳解题步驟:
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圈划题目关键点:“与王维《竹里馆》”“情感相似”。
解题步驟:
第一步:描述情境
皎然漫游西溪,鹤鸟高飞,山野苍翠,寒竹俊秀,人静云闲,共月与还,给人超然闲适之感。
王维独坐月夜幽林,弹琴长啸,给人静谧空灵之感。
第二步:关联心境
抓住诗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皎然的诗中有“闲”“谁为侣”。再关联诗人心境,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他的诗有闲适冲淡之感。虽“深林人不知”,可王维并不孤独,因为有明月相照,月华如水,尘虑皆空,空明澄净,超然物外,淡然自适。
第三步:整合表述
首先紧扣情感载体分述情境。两首诗都写到了“月”,皎然的诗紧扣“共月”,王维的诗紧扣“相照”合诗人所处的场景进行表述。最后由分到总,概括情感的共性,都有超然物外、闲适自得之情,进行表达整合。
参考答案:本诗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明月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检测巩固】
(2019台中中考题)
南行别第中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教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问题: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仿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版权所有参考译文:
《南行别弟》
水波荡漾的长江水,寄托着即将远去友人的悠悠思绪。落花和离愁别恨一起飘落,落地悄无声息的落地。
《卢溪别人》
在武陵的卢溪水码头停驻着一叶扁舟,我们即将分别,不要忧愁我将像溪水一样随着你一起向北远行。船行过荆门到了三峡,不要独自面对月亮听着猿啼发愁。

【题目再现】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思考:这两首诗都写到了“菊”,结合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寓意,请分析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技法二:品读意象 分析情感
答题思路
1.品读意象。
2.体会寓意。
3.分析情感。
《菊》诗中“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寒菊》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答案:《菊》中“菊”的有高洁傲岸、不求高位名利之意,表达了诗人以菊自喻,表现出对王孙贵族不识人才的愤懑,表明自己不追求高位名利的品质。

《寒菊》中“菊”的有孤高独立、至死不渝之意,表达了诗人以菊自喻,表现了坚定不屈、坚守高洁情操、至死不渝的崇高气节。

【真题再现】
(2019年湖州中考题)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芳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释】①奉诚园:原是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1)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技法三:结合手法探究情感
答题思路:
1.明确技巧作用。
2.描述画面情景。
3.探究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习题再现】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此诗是杜甫于安史大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所作。
问题:这首诗的情感与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感有些相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技法四:知人论世 体悟情感
答题思路
·第一步:抓关键词,初悟情感。
分析意象特征,初步感受杜甫孤独愁苦、思念故园之情。
第二步:知人论世,挖掘情感。
结合注释,联系背景,拓展诗人的生平遭遇。寻找情感契合点,挖掘悲愤之情,感受忧国之愁。(身世之悲、髙乱之苦、故园之思、忧国之愁)
第三步:对比分析,体悟情感,
结合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感对应分析,找相似点,归纳整合。
参考答案:·1.都表达了孤独凄凉之苦以及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杜甫通过写阴沉萧瑟败落的深秋景象,表达暮年飘零不得归的孤独愁苦以及对故园的思念范仲淹通过写独饮浊酒归无计,表达孤独凄清之苦,寄托思乡之愁。
2.都有忧国情怀以及壮志未酬之悲。
杜甫以“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而自己漂泊不定壮志难酬表达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范仲淹以“燕然未勒”表达想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壮志酬之情,悲壮而深沉,也是忧国的情怀。

【课后习题】
枕 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
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
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问题: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答案解析:可从感情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来谈;也可从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来谈;也可从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意来谈;也可从借景抒情来谈。
答案:
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磐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意。《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触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德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杯。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参考译文:
《枕石》
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
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断续的微弱的钟声。
《竹里馆》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