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会数食物链,会写食物链。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了解有毒物质的富集。
教学重点: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教学难点:
(1)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教学准备:
生物卡片、ppt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将上一课时内容与本节知识相联系.
二、情境导入
1、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
2、猜成语——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小动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食物链
1、食物链的概念。
2、讲解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等级和营养级别。
2、食物链的书写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食物网(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将手中的生物卡片连接起来。
1、食物网www.renjiaoshe.com
农田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最短和最长的食物链各是哪一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卡片接龙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的数量少部分减少,与其相关的生物数量会怎样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注意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如数量差异,理解自我调节能力,突破难点。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阅读教材100、101页)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
2、观察7-2-9图的箭头的方向及粗细变化,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2、据图7-2-8碳循环中,碳通过 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一系列的传递,经过 作用和 作用又回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联系食物链与食物网,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有利于理性知识形象化.
(四)有毒物质富集
四、知识拓展
观看《日本水俣病》视频,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原因,并谈感想。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知识总结能力,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六、板书设计
1.食物链: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4.有毒物质的富集:某些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
七、巩固练习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仍然很强烈,看图猜谜的活动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用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进行导入是比较恰当的。仍然沿用导入中的几种生物,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讲解食物链的书写规则,通过一个练习加以巩固,也可以检测出学生对食物链书写的掌握程度。再利用教材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引出食物网的概念。通过自己动手,学生不但自主地获取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同样的,为学生提供资料,并加以适当的问题引导,由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有毒物质富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从而进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