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生物教育的融合
---------《血型和输血》的教学设计
?
一、课标,教材分析
《血型和输血》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中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血液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知道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就需要输血,那么失血量达到多少就需要输血呢?输血前需要做什么呢?要安全输血就要了解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所以安排了血型的发现,血型的类型,模拟血型的鉴定。最后无偿献血是本节的最后的落脚点,献血的意义为学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奠定了科学的知识基础,也让学生知道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说出输血的原则。
学会模拟血型鉴定的方法。
知道有关无偿献血的知识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模拟血型鉴定实验,交流实验经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输血的原则。
(2) 模拟血型鉴定的方法。
(3)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难点
(1)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输血的原则。
(2) 模拟血型鉴定的方法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对于血型的类型采取的是资料分析的方法,输血的原则也采取的资料分析里的现象来构建模型得出结论,模拟血型的鉴定采取的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用了录屏软件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别的小组做的情况,展示自己小组的操作过程。对于无偿献血,出示自己的无偿献血证,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每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 总之运用了资料分析法,建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实验法等教学策略
?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白板,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文字资料
?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几张急救病人和献血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想知道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引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播放血型的发现视频,提供关于血型的小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血型的类型和如何定型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总结能力,可以更好的了解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如何确定血型。?
(三)、过把检验员的瘾,分组实验模拟血型鉴定,提供了四种人的血液(用别的液体代替的里面有豆浆,淀粉,清水),A、B两种血清(用鲜橙汁和碘液代替的),做实验之前点明实验原理,播放了一段我录制的一部分操作步骤,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我结合了录屏软件把学生做的实验打到白板上,展示给大家。设计意图:直观的演示,重点问题的强调,更有利于学生的准确操作,录屏软件的使用,可以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能够看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输血的原则,采用的资料分析的方式构建模型,让学生讨论分析四种血型的接受输血后的现象分析每一种血型的人能接受哪几种血型的血,并用图表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师生共同总结AB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是万能输血者,输血的原则,学生板书。设计意图:资料分析锻炼学生的提炼能力,总结能力,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无偿献血,由自己的无偿献血证引出无偿献血的内容,了解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无偿献血制度是何时颁布的?什么人可以献血?一次献血多少毫升?什么人需要输血?献血的意义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同身受认同无偿献血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在课程中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录屏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完善课堂,展示学生的风采,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体验小小检验员-----模拟血型鉴定中,自己录播实验操作也是本课一个亮点。在实验中遇到了血液出现问题,这是好事,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做实验应该具有一个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