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一、物理消化;二、化学消化。)以及口腔中的一些重要的消化器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北方最普通的食品馒头或南方最普通的食品米饭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而逐渐变甜导入课题,通过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消化的概念,进而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探究牙齿、舌、唾液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出消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口腔中的各种消化器官在消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消化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3.消化的方式。
4.口腔中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三)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
三、【重点难点】
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四、【教学媒体】
教学录像、小烧杯、试管、稀碘酒、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馒头(米饭)是北方(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米饭)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新课教学
消化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探究
问题: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假设:根据生活常识,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参照小辞典和技能卡,每小组自行设计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安排对比实验。
完成实验: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记录。
得出结论: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相符,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必要时可修改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
取两只干净试管,依次按下列步骤做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起什么作用?
1.唾液2mL+馒头块→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搅碎
2.唾液2mL+馒头渣→37℃水浴10min→冷却→滴加碘液
提问: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提问:用其他实验材料取代馒头做这个实验行不行?
参考答案:
1.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唾液的消化作用。
2.用面条、米饭做这个实验也行。
教师活动: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这种消化方式叫做物理消化。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使之变成结构简单能够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这种消化方式叫做化学消化。关于化学消化我们可以看一看课本上13页的化学消化示意图。
教师活动: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方式的消化互相配合,同时进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式物理消化过程;口腔内有三对大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少量淀粉为麦芽糖,所以馒头会越嚼越甜。这个变化过程是化学消化。口腔中的消化是消化食物的开始,可以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牙齿的咀嚼属于物理消化。那么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牙齿的结构
牙齿包括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牙齿的作用
教师活动: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它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食物被嚼碎,易与消化液接触,被消化酶分解。如果“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食物咀嚼不充分,就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进行。所以,吃东西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青少年容易患龋齿,牙齿有病会影响咀嚼,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有人常用牙齿咬过硬的东西,把牙齿当成钳子和起子使用,这样容易损坏牙釉质,而牙釉质损伤后不能再生,所以要注意保护牙齿。
如何预防龋齿?
1.龋齿的形成
如果口腔不洁,食物碎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就会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龋齿俗称虫牙、蛀牙。
龋齿的形成过程:
⑴龋齿部位先变成暗灰白色,再逐渐变成黄褐色和棕褐色。
⑵牙釉质缺损,形成小龋洞,并逐渐向深处扩展。
⑶龋洞达牙本质浅层时,对冷热酸甜的刺激产生酸痛的感觉。
⑷牙冠残缺,对食物刺激感到剧烈疼痛。
龋齿的预防
预防龋齿,要避免口中长时间含食糖块,要少吃粘牙的甜食,适量补氟,养成每天早晚认真刷牙的习惯。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两种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以及牙齿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和龋齿的形成和预防等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消化的方式。
课堂练习
1.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人体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A.麦芽糖酶
B.淀粉酶
C.蛋白酶
D.脂肪酶
3.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A.牙齿咀嚼磨碎食物
B.舌搅拌食物混合唾液
C.唾液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D.胃、肠蠕动混合消化液
4.唾液消化淀粉的最适温度是(????)
A.30℃
B.37℃
C.42℃
D.温度越高越好
5.吃饭要细嚼慢咽的主要愿因是(????)
A.可品味食物
B.可将淀粉彻底分解
C.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D.减轻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