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3: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课 题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描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3.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2.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描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小肠环形皱襞及小肠绒毛的作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手段和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包括思维的探究、实验的探究。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并帮助学生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念。
设计框架
本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研究方法的信息,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最后通过自主阅读明确吸收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早上吃早饭了吗?你的早饭中含哪些营养物质呢?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了哪些物质?
回答:淀粉、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回答:淀粉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复习已学内容,为新知做铺垫。
讲授新知
自学任务一:
精准阅读
自学任务二:
合作探究
自学任务三:
合作交流
自学任务四:
快速阅读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练习
阅读课本17页,并分析图表。
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吸收?
(2)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这些部位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对吸收的概念进行解答,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
板书演示吸收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探究:为什么小肠的吸收功能最强?
引导学生由宏观 到微观对小肠进行观察。
一、对小肠进行宏观观察
(观察消化道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二、利用显微镜观察小肠切片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描述显微镜下小肠切片的物象。
提问:这些突起与绒毛状结构分别是小肠什么结构?
阅读课本18页,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1、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到小肠的哪些结构?
2、这些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呢?
对小肠绒毛的结构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联系吸收的概念理解小肠绒毛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总结小肠吸收功能最强的原因。
提出问题:营养物质被吸收之后人体是如何利用的呢?
阅读课本19页第二段,
思考: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在人体内是如何被利用的?
实际应用:
为什么油腻的食物吃多了易胖?
为什么多吃主食不运动易胖?
回忆本节内容
知识巩固
阅读课本,分析表格
明确吸收的概念,理解毛细血管壁与毛细淋巴管壁与吸收之间的关系。
掌握消化道各部分的吸收作用。
得出结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得出结论:小肠很长。
两人一组合作观察。
学生描述:有突起。突起上有绒毛状结构。
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课本进行交流。
得出结论:物象中可见肠壁、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环形皱襞与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学生回答:小肠绒毛内部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得出结论:小肠壁及其内部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利于吸收。
学生回答并自由背诵。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回答:葡萄糖大部分释放能量,剩余部分合成多糖和脂肪;氨基酸重新合成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重新和成脂肪。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由图表提取信息。
将表格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充分理解吸收概念,掌握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分的吸收。
并为后续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做铺垫。
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得出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之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提高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得出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之二。
引发学生思考。
得出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之三。
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实时记忆知识点。
感受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掌握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利用。
领会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
将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利于记忆。
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