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模式介绍:
活动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唐王朝对外交流在方向分为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因此由近及远,借助“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先引出盛唐的国力和文化深深的吸引了一衣带水的近邻朝鲜和日本,他们的慕名而来,又将中华文化精髓洋溢异域,作为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互通的,是有回应的,而鉴真东渡就是作为中日文明交流的典型案例。借助历史图片和视屏材料,启发学生探究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玄奘西行,则表现了唐王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向西方向上的典型案例,巧妙借助《西游记》的情节,设置疑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揭示出“玄奘西行”的真实面貌。进而从横向上展现了大唐王朝的中外交流,在借助课本上历史图片,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纵向上勾勒出大唐王朝中外交流的全貌。
最后一部分,借助问题探究,分析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原因,并简单进行古今对比升华课堂。
教材分析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0多年西行取经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再现,设置疑问引入新课:2010 年5 月8 日,一艘按1 :1 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按照历史上遣唐使的真实路线,经濑户内海驶至九州的五岛列岛,于6 月12 日日本国家馆日驶入世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重现了当年中日交流的传奇。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日本举国前来唐朝,究竟为何而来?唐王朝又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日本朝鲜等地区的人欣然前来?
(二)新课教授
一、遣唐使:唐风扬异域
出示任务:教师展示PPT上的图片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中先后2500 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及材料,思考遣唐使?请推测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小结: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使团成员还包括留学生和学问僧
出示任务:教师展示PPT上的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当时遣唐使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活动探究·唐风扬异域】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及《课后活动》,说说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件上的史料,自主学习与交流。
师生小结: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唐朝时期,中日的文化交流虽是双向的,却都推动了唐朝文化影响力在日本的传播。这是中国人民邮政1980年发行的一组邮票《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那么,鉴真在中日交流史上有哪些贡献呢?
二、鉴真东渡:矢志弘佛法
【活动探究·图说历史】
出示任务:PPT呈现“鉴真东渡”的图片,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探究:请你讲讲自己知道的鉴真东渡的故事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鉴真东渡示意图
前四次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够成功。第五次遭遇台风,也以失败宣告结束。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鉴真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献身精神毅然发愿赴日,于唐天宝十二年(753)第六次东渡成功。
教师设疑: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师生小结: 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过渡】: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建筑、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鉴真及弟子治愈圣武天皇病,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méng)”,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三、玄奘西行:丝路求真经
出示任务:多媒体展示玄奘图片。设问:大家看过《西游记》吗?《西游记》中的最主要有哪些人物?
解说: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他的事迹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玄奘学习佛学典籍的过程中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627年,二十九岁的玄奘开始了一个人的西行之路。
【活动探究·玄奘西行路线】
出示任务:多媒体展示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教师设疑:同学们仔细观察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想想这些线路与我们前面所讲过的什么线路有重合部分?佛教是什么时候沿着什么道路传入中国的呢?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这就是丝绸之路,西汉末年佛教就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过渡】: 627年,玄奘再次沿着这条道路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取真经。
教师设疑::对照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大家想想玄奘西游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地图并解说:玄奘从长安起步,杂于往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没有水,喉咙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就派了几个人送玄奘到印度。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但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教师设疑: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学习玄奘的什么品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玄奘在那烂陀寺5年学习期间,对佛法的学习极为刻苦,他精深的佛法学识得到了戒日王的赞赏。戒日王在国都曲女城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请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在这次盛会上玄奘担任主讲,大家都被他精辟的论述折服,没人能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按天竺风俗请玄奘乘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转一周。
【过渡】:643年,西行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以及舍利,启程回国了。645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
回国后,玄奘和弟子一边忙于宣扬佛法,一边从事梵文经典的翻译工作。在19 年的时间里,玄奘和弟子共翻译出75 部经论著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和根据传闻得知的28个城邦、地区和国家的情况。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各地的交通、山川地形、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小结:玄奘西行,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被鲁迅誉为“民族的脊梁”?。
【总结升华】
教师展示PPT设问: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唐代的对外交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师生小结:
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空前强盛,领先世界,对外国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人士到中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3.唐朝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启示:1、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3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中国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像唐朝一样不断增强国力,坚持走兼容并蓄的对外开放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体现,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也必将推动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课堂小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课件34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情景再现 激趣导学 2010 年5 月8 日,一艘按1 :1 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按照历史上遣唐使的真实路线,经濑户内海驶至九州的五岛列岛,于6 月12 日日本国家馆日驶入世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重现了当年中日交流的传奇。遣唐使船(模型)自由放任政策观察示意图: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有对外交往?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唐风扬异域 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中先后2500 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结合课文,请推测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自由放任政策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
使团成员还包括留学生和学问僧一、遣唐使:唐风扬异域当时遣唐使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材料一: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自由放任政策一、遣唐使:唐风扬异域2、目的:
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及《课后活动》,说说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唐长安城平面图西市朱雀大街东市西市东市朱雀大街平城京平面图建
筑自由放任政策唐 大雁塔日本 五重塔唐 兴庆宫日本 凤凰堂自由放任政策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日本文字中国文字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自己的文字。文 字中国唐装日本和服服 装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货 币唐
代
斗
茶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日
本
茶
道遣唐使团著名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像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吉备真备二、鉴真东渡:矢志弘佛法 这是中国人民邮政1980年发行的一组邮票《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那么,鉴真在中日交流史上有哪些贡献呢?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图说历史】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唐招提寺内鉴真坐像请你讲讲自己知道的鉴真东渡的故事1、时间:
唐玄宗时期2、经过(事迹):
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文化。二、鉴真东渡:矢志弘佛法【微思考】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3、影响(贡献):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东渡再思考】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6次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从他的实际行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三、玄奘西行:丝路求真经玄奘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四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天竺主要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国家?主要是印度(也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结合《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以及玄奘西行路线图,讲述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1、时间:
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三、玄奘西行:丝路求真经2、经过(事迹): 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自由放任政策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玄奘是“舍知求法可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历史学家史密斯 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评价,谈一谈你的想法?【小组讨论】1、时间:
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三、玄奘西行:丝路求真经2、经过(事迹): 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两位高僧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留给了我们相同感受和精神品质。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的精神。材料一: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材料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思考:唐朝为什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总结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深度剖析】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的政策。
4、发达便利的交通。古今对比——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唐风扬异域二、鉴真东渡:矢志弘佛法三、玄奘西行:丝路求真经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