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匆 匆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
诵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培养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读懂“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学会珍惜时光。
会写6个生字。理解“空虚”“徘徊”等词语的意思。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代表作有:《春》《你我》《背影》《荷塘月色》。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尽
jǐn(尽快)(尽管)
jìn(尽力)(尽善尽美)
燕
yàn(燕子)(劳燕分飞)
yān(燕国)(燕山)
藏
cáng(躲藏)(藏龙卧虎)
zàng(宝藏)(藏族)
燕子
词语学习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造句:爸爸一路小跑过来,头上都是汗涔涔的。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造句: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不禁眼泪
潸潸。
词语理解
伶伶俐俐:文中指时间快速地流逝。
造句:雨后时光伶伶俐俐地溜走了,快得让人无法察觉。
千门万户:(成语)形容房屋广大或用户极多。
造句: 现在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门万户。
近义词
确乎——(的确) 挪移——(挪动)
觉察——(发觉) 空虚——(空乏)
叹息——(感叹) 徘徊——(彷徨)
痕迹——(踪迹)/(印记)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反义词
空虚——(充实 )
挪移——(固定)
匆匆——(缓慢)
聪明——(愚蠢)/(愚昧)
词语辨析
徘徊 彷徨
相同点:都有“犹豫不决,不安”的意思 。
不同点:“徘徊”比喻犹豫不决,可指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侧重于动作,如“独自徘徊”;也可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彷徨”指犹豫不决,侧重于描写心理上的不安,如“彷徨失措”。
运用示例:
1.他心绪不宁地在房间里( )。
2.这种( )不安的心理很快在人群中扩散开来。
徘徊
彷徨
1.标出课文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整体感知
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时间从我们
身边伶伶俐俐地逝去,令人感慨万分。
第三部分(5):首尾呼应,再次提出“我们
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一问题。
课文解读
1.文章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的?
先用排比,指出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的大自然万物随时间荣枯的现象,再将其与逝去的日子不再回进行对比,引出
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第1自然段第2句~第5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问。这个设问用破折号把问答连接起来,破折号前面是问题,一问两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流露出惋惜、后悔、茫然、痛苦和无奈之情。
3.第2自然段中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是作者焦虑痛心的外在表现。面对无声无息流逝的时间,作者没有能力抓住,这种无奈的愁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所以他才会“头涔涔而泪潸潸”。
4.“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描述?
⑴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 ,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⑵ 对比:一滴水极小,大海则极大,这一对比突出了过去的日子十分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5.第3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来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句段的?
⑴排比: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⑵拟人: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间的匆匆流逝写得有形有声,可见可闻,非常形象。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过去……
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6.你从第4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对日子的流逝做了高度概括,将匆匆而去的时间比作 “轻烟” “薄雾”,想象新奇独特。 “轻烟” 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我们的日子也悄然无息地消逝了。
⑵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连用三个问句,语势渐强地将文章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写出了作者的慨叹与无奈,也写出了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纠结内心。
7.第4自然段在告诫人们什么?
这是真诚的呼唤和呐喊,告诫人们要有所作为,不要在世上“白白走这一遭”。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
7.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照应了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看似在问,实际上作者心中已有了答案,意在警示人们时光如流水,一定要珍惜。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排比、拟人)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佳句积累
写法借鉴
巧用排比手法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排比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写法借鉴
本课第3自然段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洗手、吃饭、默默、遮挽、睡觉、叹息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详细具体地描写了时间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的,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不可控的无奈之情。
1.“千×万×”式成语
千门万户 千言万语 千差万别
千辛万苦 千呼万唤 千难万险
2.描写时间的成语
光阴荏苒 白驹过隙 沧海桑田
斗转星移 光阴似箭 时不我待
拓展延伸
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产生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叹:时光飞逝
像针尖上一滴水
匆 匆 跨过、飞走、溜走、闪过 悔:碌碌无为
如轻烟、如薄雾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劝:珍惜时光
结构图示
具体说明
课后习题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之所以将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写得感人,是因为他善于捕捉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的描绘,并且善于思考,能从平常小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对“时间之流”的感触示例:时间是悄无声息的来去迅速,永不回头。哭泣的时候,日子从眼泪中淌过;上课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过;听音乐的时候,日子从旋律中飘过;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闪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