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3: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
《 细菌》
授课人
李美钰
学校名称
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中学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 目
生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在《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章《 细菌和真菌》,第二节《 细菌》,教材先介绍了细菌的发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体会科学的探究精神;通过直观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等;在介绍细菌结构时,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在介绍细菌生殖时,通过视频使学生感受细菌的生殖速度快;这样的编写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能够从大小、形态、结构、生殖等方面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植物细胞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培养学生科学推断能力
3.通过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体会科学的探究精神,认同科学的发展
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认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细菌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教学难点:
1.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2.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并且抽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动手制作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细菌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内容后,对细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教材通过直观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细菌的发现、大小、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推断。
三、教学依据及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构思是依照课标,主要从细菌的大小、发现、形态、结构、生殖等方面介绍细菌。学生对细菌并不陌生,在讲细菌的大小,形态和生殖等方面时,采用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形成视觉冲击,在讲解细菌的结构时,让学生结合教材自学,小组活动作模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希沃课件、学生提前培养好的菌落、超级粘土、活动记录单
教学手段:希沃白板5 (软件)、智慧课堂(软件)、平板、鸿合一体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资源准备
一、导入
二、新授
(一)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发现
Web网页学习
(三)细菌的形态
(四)、细菌的结构
(五)、细菌的营养方式
(六)、细菌的生殖方式
(七)、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五、作业布置
情感教育
【提问】自然界中的细菌分布是否广泛?

【课前展示】老师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同学利用培养基对周围的细菌进行培养,几天后,观察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汇报。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图片】干净的图钉,将其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3倍到70000倍的图片。介绍“大约十亿个细菌聚集在一起才有一个小米粒大小”。
【观看微课】回答问题:
1.是谁最早发现的细菌
2. 巴斯德在实验前为什么把肉汤煮沸?
3. 实验的变量是什么?鹅颈瓶设计的妙处在哪儿?
4. 巴斯德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5.人们为什么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他还有哪些贡献?教师下发网址,让学生网页搜索资料。
6.通过这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图片展示】这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菌的形态,请你仔细观察,进行分类。
我们看到有些细菌聚集在一起呈链状、团状等,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小游戏,分组对抗:利用希沃软件中的课堂活动分组对抗,找出细菌。
【回忆旧知】展示动植物细胞的图片,请同学们填写结构名称。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学细菌的结构,并拿出准备好的彩泥制作模型。
【作品展示】通过智慧课堂软件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模型上传,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图片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提示1.混淆知识点区分:
细菌-鞭毛-运动
草履虫-纤毛-运动 气管支气管-纤毛-摆动
提示2:细菌的DNA,跟我们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像细菌这样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提示3.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具有这些结构?除荚膜(保护)和鞭毛(运动)外,大部分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对比】将细菌与绿色植物、动物细胞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
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异养?教师介绍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细菌。
【图片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分裂的图片,判断细菌的生殖方式。
【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细菌的生殖速度
【提问】在适宜条件下细菌每半个小时就会分裂一次,你认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来抑制细菌的繁殖?
【提问】手术室消毒的依据是什么?展示在电镜下看到的芽孢图片;芽孢跟细菌之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出个问题,为什么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依据板书设计,找一名同学围绕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摘水果的游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检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谈一谈细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下发网页链接,让同学们了解细菌战,将感受写在任务单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前制作的培养基进行展示,学生回忆旧知,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到细菌的分布广泛。

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能感受到细菌的微小,需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学生通过平板观看微课,了解细菌的发现,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学生利用网页搜索资料,小组交流,将答案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学生组织语言,结合微课,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根据外形的特点,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认识到细菌的命名与其形态有关
学生能够说出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学生互动,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能够辨认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绘制细菌模型。

将绘制好的模型进行展示介绍,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

学生能够说出细菌属于真核生物,动、植物属于真核生物。
学生能够区分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学生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得出有些细菌能自养。
学生通过能轻松的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学生观看视频,能够说出细菌的分裂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能说出一些抑制细菌繁殖的方法。
学生能说出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休眠细胞
学生结合教材讨论得出结论:
1.个体小,易扩散
2.繁殖快,数量多
3.有些形成芽孢,抵抗性强。
一人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选择一种水果进行答题。
学生了解细菌战,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实验,汇报观察结果导入,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的生物知识。
利用智慧课堂软件将学生的作品上传的一体机上,并分享到每位学生的平板上便于学生观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
学生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微小,形成视觉冲击,更有说服力。
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微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Web网页学习,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认识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一些细菌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利又有害。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找出“细菌”既考查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调动课堂气氛。
通过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
思考细菌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细菌的结构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菌模型,既培养学生了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掌握细菌的结构。
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概念,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测能力
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快,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上课前的问题进行解答,首尾呼应。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游戏的形式检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板书设计



1、巴斯德实验证实了肉汤的腐败原因是:( )
A、肉汤内有细菌 B、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3、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结构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组成
5. 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形成的休眠体??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6. 细菌的发现者是( ?)
A. 荷兰人列文·虎克?????????? B. 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 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 D. 沃森
7.细菌与动植物相比最主要的结构区别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没有细胞壁
C.没有叶绿体 D.液泡
8.说出细菌的结构
本节课采用了智慧课堂的形式,分别运用了智慧课堂的图片上屏、教学分享、截屏测验、小组讨论、分组对抗游戏以及网页设置的功能。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上屏将学生的实验作业分享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分辨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通过教学分享,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结果。在讲解巴斯德有哪些贡献时,下发网址,让同学们利用百度自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但是给学生留给的时间有点少。在讲解细菌形态时,让两名同学上台进行分组对抗,下面的同学也应该设置活动,让他们能参与其中。在讲解细菌结构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模型,通过平板将模型上传,学生汇报。此处应该增加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其他小组的模型,分组进行点评。在讲解细菌战,通过平板分享网页链接学生观看,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情感教育。
总的来说,本节课利用平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