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3: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有关的要求是“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较少,但从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内容却相当丰富,是渗透STS 教育较好的章节部分。首先,“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部分,为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实践能力。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部分,是让学生知道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应当怎样去保存食品和识别安全食品的方法。随后,又谈到细菌、真菌对人们在治疗某此疾病过程中所发挥的大作用,进一步体现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和生产及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中的应用。最后,又介绍了细菌在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木节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积极利用好细菌和真菌为人类造福。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包括有氧的和无氧的环境;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本节内容更主要的是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是四个:一是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二是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保存方法;三是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四是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问题的自觉性。
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关键阶段,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注重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二年级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具有一定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有点欠缺,生活常识也不够丰富。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求知欲望、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发酵实验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说出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举例说出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说出细菌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视频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情愫,勇于探索的激情;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二、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4.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澄清的石灰水、发酵瓶、试管;(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 (3)发酵食品。 (4)发霉的馒头。
2.学生准备:(1)做过防腐处理的食品,收集到的食品保存方法。(2)各种抗生素资料。
(3)胰岛素的制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蓬莱葡萄酒宣传片”视频中巨大的橡木桶是用来干什么的?它的酿制需要什么生物的参与呢?千百年来,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观看宣传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精美的视频以及问题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因为播放的是自己家乡的宣传片,给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民以食为天”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关。
(展示ppt图片)图片上的这些食品都像葡萄酒一样,它们的制作都需要细菌或真菌的参与,它们分别需要什么细菌和真菌的参与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起来说一下。
剩下的这些不会的,我们自学课本P96第一段,自己找到答案。
这些食品的制作都需要细菌或真菌进行发酵,那什么是发酵?为了探究发酵现象,我们每个小组都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ppt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下面咱们小组观察、讨论、回答这三个问题(呈现讨论题课本P95)。
为大家解说发酵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总结什么是发酵。
生活链接:1.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面包或者馒头是松软多孔的呢?2.为什么制出来的面包或馒头没有酒味?
观看图片,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思考回答问题。
自己阅读课本找答案,并上台展示自己学到的内容。
观察自己小组的实验装置,思考、讨论讨论题。
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认真聆听。
根据所学的发酵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出现的这两个问题。
PPT图片上清晰地列举了几种食物的图片,学生可以直观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这个简单易操作的发酵实验,来亲自体验发酵过程,了解发酵现象,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什么是发酵。
通过教师讲述,学生了解发酵瓶中产生酒精的过程以及什么是发酵?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有时候,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出示发霉的馒头,问学生这馒头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食品保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人们将新鲜的食物做成图片中的样子(出示果脯灯多种食物照片),从而延长保存时间,那么他们分别利用了什么食品保存的方法?有请查阅资料的小组代表跟大家交流一下。
带领学生总结防腐的原理。
引导学生对食品保存方法进行分类。
观察并回答:发霉了,细菌和真菌利用馒头中的有机物大量繁殖。
防腐。
展示自己小组所查阅的食品保存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补充,最后总结出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
思考、分类。
学生了解细菌真菌还有有害的一面。发霉的馒头,可以非常直接得带领学生进入食品保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且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怎样保存食物的兴趣。
锻炼学生搜集、分析、总结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分类,检测并加深学生对防腐原理的理解。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我们大家如果吃了保存不当的食物就会患肠胃炎,这种由细菌、真菌引起的肠胃炎就可以吃这种活菌胶囊来“以菌治菌”。(出示药品图片)所以细菌和真菌还可以参与疾病的防治。
出示各种抗生素药品包装盒,问学生这些药物我们平时可以统称它们为什么?
出示问题:
谁发现的青霉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青霉素是从哪提取的?可以治疗那些疾病?
播放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发现。
提问:1.什么叫抗生素?除青霉素外你还知道哪些抗生素?
出示胰岛素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思考利用了什么先进技术?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
观看幻灯片上活菌胶囊的说明,认识到细菌、真菌还可以参与到疾病的防治领域中。
观察药品包装盒,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并回答老师的引导问题。
出示药品的说明书上功能与主治一项,让学生阅读,会很有说服力地让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真菌还可以参与到疾病防治中去。
播放视频,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提前出示问题,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观看视频;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完成德育目标。
第二个问题方便引导学生解决什么叫抗生素。
通过胰岛素的生产介绍,让学生逐步认识科技的进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细菌、真菌在食品与医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观看一则新闻,请你说出细菌还可以为人类解决什么问题。
播放新闻。
细菌为什么可以处理污水呢?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涌现了一大批生物环境保护公司,大家将来可以加入他们,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观看新闻,说出细菌还可以参与污水的处理。
回答自己的见解,看幻灯片上的图解。
通过播放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细菌的作用。
向学生渗透多样的就业选择。
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都收获了什么?
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各种收获。
学生总结的同时也是对本节课的复习回顾,深化三维目标的渗透。
练习题
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出示练习题。
学生用答题器进行答题。
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食品的制作
发酵
食品保存
防腐:杀菌、抑菌
疾病防治
抗生素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