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13 13: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流动的风景线
1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汽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感受车身外部装饰的魅力。
2.通过车身装饰的赏析,尝试用剪、拼、贴、绘等技法体验车身装饰,两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件车身平面装饰作品。
3.培养学生对汽车装饰的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2学情分析
本课属“设计应用”领域,随着各地汽车的增长,汽车装饰改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并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汽车文化产业。本课先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欣赏汽车图案,感受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带来的视觉美感。进一步讨论分析、了解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方法,并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掌握装饰技法。最后引导学生两人小组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法对汽车进行车身平面装饰,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和方法,尝试车身的装饰。
难点:运用多种装饰方法美化车身,并且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里,老师提供了三条线索, 哪位位同学先上来寻找第一条线索,谁再来找第二条线索,最后一条线索谁来! (板书:青花瓷、奥运标志、汽车)
2.根据三条线索你们猜猜这会是什么?——这是一辆装饰过的轿车。
3.汽车、奥运标志、青花瓷图案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进行汽车装饰?(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这辆汽车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用青花瓷图案和北京奥运会标志装饰的,用极富民族特色的美术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宣传北京奥运会,在当时北京的大街上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揭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活动2【讲授】(二)问题探究
1.汽车装饰有许多方法,那这辆汽车运用了哪种装饰方法?(图形装饰法)有什么作用?(美观、商业广告)
2.赏析图片,这里有四辆汽车,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装饰方法?(学生回答)又有什么作用?(线条色彩装饰法、文字装饰法、公益广告)
3. 教师小结:汽车经过装饰会给人们传递信息,这些就是汽车装饰的设计意图。
4. 你们知道汽车装饰起源于什么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赛车大赛)——汽车装饰起源于赛车。
5. 是不是任何车辆都能进行装饰呢?(学生回答)
6.我们来探讨一下哪些车辆不适合装饰,为什么?(出示图片)
7. 教师小结:出于安全性考虑,如果要改变车身装饰或张贴广告,需要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活动3【活动】(三)交流技法
1.思考讨论:不同种类的汽车在装饰时要注意哪些要求?请赏析这组汽车。(出示图片)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汽车装饰时图案、颜色或文字与不同种类汽车的功能要符合。
活动4【练习】(四)实践探究
1.那我们就来尝试进行汽车的装饰设计,请学生拿出学案,完成学案中一、二两题,填写设计说明,并用铅笔手绘完成下面这辆汽车的装饰美化。(出示课件,学生尝试设计5分钟)
2.学生分组上展台汇报。
3.教师小结点评:我们在进行汽车装饰设计时,首先根据设计意图对汽车进行装饰美化,注意图案、文字、色彩等方面要于汽车的功能相符。
4.赏析学生作品,仔细观察他们主要运用什么美术形式来装饰车身的?(学生回答——手绘图形和粘贴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这些学生作品你喜欢谁的装饰设计?为什么?
7.师生评析:同学们都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观点各异,下面我们再当一回设计师,运用手绘图形和粘贴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尝试车身设计。
8.第二次尝试设计,作业要求:两人小组选择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车身,合作开展车身设计,并运用剪、贴、绘等技法进行车身装饰与美化。
9.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时间18分钟)
活动5【作业】(五)展示评价
1.小组A同学把完成的作品按车道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车辆通行分道线场景中,形成一道流动风景线的景观。
2.小组B同学填写设计意图,并贴在作品反面(从图案、文字或色彩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装饰方法,并传递某种信息。)
3.我们一起来赏析自己的作品,你们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请这两位设计者上来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老师发现这件作品很有特点,是哪两位设计师的,请上来介绍。
活动6【活动】(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的汽车装饰作品呈现了一道美丽流动的风景线,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汽车装饰设计,我们来欣赏。(出示图片,趣味装饰汽车欣赏,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总结: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