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公交站台设计-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公交站台设计-浙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13 13: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公交站台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并感知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和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公交站台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其外观可体现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取向及人文特点。本课《公交站台设计》和前一课《流动的风景线》同属一个单元的内容,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用美术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本课教学要突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施的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后再进行站台设计的学习活动,根据站台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从而逐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本课学习内容以分析身边的公交站台存在的不足引入,继而讨论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公共环境设施,明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欣赏评析三组不同风格的站台启发学生知道公共设施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主题可来自大自然、当地的建筑风格、人文特点等,要有多元化的视角。
学生作品欣赏可以打开创作思维,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用手绘草图和立体造型的方法来表现设计构想。
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感知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尝试用手绘草图的方法为家乡新农村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并用语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4.1.2学时重点
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用手绘草图的方法来表现设计构想。
4.1.3学时难点
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调查导入
(1)小调查:平时坐公交车上学的同学请举手。
(2)图片出示:常见的公交站台造型(方形、圆拱形、尖拱形)
(3)点击放大其中一幅图,提问:公交站台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站牌、广告展示位、顶棚、栏杆、座椅、垃圾桶)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功能)
小结:设计是为用途服务的。(设计与应用)
活动2【讲授】讨论研究
(1)发现问题:春江小学三个路口的公交站台,发现存在哪些问题?
讨论总结:指示牌字体过小,并过于集中,人多时不方便查看;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生锈、破坏等现象;有些没展台不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广告牌占的区域过大,让人觉得压抑等。
(2)研究问题:
讨论: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设计?(讨论基本结构中的一个内容)
①顶棚
图片出示:“前高后低”的顶棚和“铺草坪”的顶棚
讨论思考: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师生总结:不但可以扩大视野还可以更好地遮阳避雨并且雨不会漏在乘客身上;消除了高台用地,转为区域的划分方便了弱势群体等车.
不但美观环保而且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当下雨时顶棚的泥土可以吸收水分不仅不会影响人们也可以使植物吸收水分,很适合雨水充沛的地区使用借鉴。
②站牌
图片出示:“柱形”站牌和“平板”站牌
讨论思考:他们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师生总结:柱形的设计方便多个方向观看,人多时互不影响,节省空间。但横截面的占地面积比平板设计大;平板的设计实用可节省柱状的占地的横截面积但会造成由于身高而带来不便。
③垃圾桶
图片出示:出示两款垃圾桶
讨论思考:哪款更适用公交站台?
师生总结:开口大? 占地小? 投入口多
④广告展示位
出示图片:一组广告展示位,发现什么?(内容健康? 商业结构? 功能多元)
(3)总结归纳: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
活动3【活动】赏析探究
我们的公交站台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要求时,它还是展示该地区形象的窗口和平台,优秀的公交站台设计甚至会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
(1)出示图片:杭州西湖风景区和美国约塞米蒂瀑布风景区的公交站台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站台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出示图片:一组仿生形公交站台
讨论:这些可爱的蔬果来自日本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也因此而闻名,这三组公交站台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发现:来自大自然,这就是设计主题,她就像一个人的灵魂,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
(3)出示图片:具有当地建筑风格、文化特征的公交站台
讨论:你还发现了什么?我们的设计灵感还可以来自哪里?
发现:我们的设计主题除了来自大自然外还可以来自当地的建筑风格、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等。
赏析:点击放大桐庐新农村——深奥澳荻村的公交站台。(传统木结构设计符合深澳古镇的建筑风格。)
活动4【练习】实践作业
(1)出示图片:正在建设中的桐庐新农村公交站台
我们桐庐现在新农村公交站台不多,正在建设当中,急需同学们献计献策,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2)欣赏学生作品
与桐庐县城公交站台相比,我们新农村的站台设计更具特色,但还没法和我们同学们的设计比。
讨论:这是我们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乡设计的公交站台,你猜出她的家乡在哪里吗?为什么?(与桐庐新农村文化相结合)
(3)布置作业:用手绘草图的形式为桐庐新农村设计一个公交站台
要求:体现桐庐新农村的内涵和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汇报设计意图。
(4)拓展欣赏:一组极具艺术感的公交站台
(5)学生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草图
小组展示设计稿并汇报创意
①为哪个新农村设计的;
②着重介绍亮点,本组其他组员补充;
他组点评: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
活动5【活动】评价总结
(1)各组把其中一颗星送给表现好的小组。
(2)表扬得星最多的小组
(3)鼓励没得到星的小组
(4)导入下节课内容
没得到星的小组还有机会,因为下节课我们要用彩纸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把本组的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感悟总结:设计美化生活,创意丰富生活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感知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桐庐新农村公交站台”模型,大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2.2学时重点
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新农村公交站台”模型。
4.2.3学时难点
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1.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穿插、镂空等制作方法。
3.欣赏评析国内外优秀立体纸模型作品。
4.赏析学生的公交站台纸模型作品,讨论优缺点。
5.布置作业:利用各种纸材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新农村公交站台”。
6.学生作业,展示作品。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是为哪个新农村设计的公交站台?为什么这样设计?
(3)学生评价:作品是否完整牢固?有否体现设计意图?
5.课后延伸。
(1)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发表评论。
(2)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公共设施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设施是否齐全,有否体现人性化设计,风格是否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等
调查方法:可采用实地考察、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 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