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散步》
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散(sàn)步 散(sàn)落
B.劳累(lèi) 果实累累(lěi)
C.强(qiáng)壮 勉强(qiǎng)
D.重(zhòng)量 重(chóng)复
2.下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溜来liū 田埂jīng 拆chāi散
B.咯咯gē 粗犷guǎng 熬áo过
C.分歧qí 霎chà时 咩咩miē
D.揣chuǎi摩 吟lín唱 散sàn步
3.下列词语中字形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波光鳞鳞 初春 信服(相信并佩服)
B.各得其所 脑瓜 熬(忍受,艰苦支持)
C.两全其美 取决 取决(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D.委曲求全 一霎时 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
4.品读课文。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了主意,要走小路是出于( )
A.看到了小路那边的美丽风景,想走近看看。
B.想让儿子不必为难,孙儿也可以开心。
C.拗(niù)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无限宠爱,乃至溺爱。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妻子是中年人,家庭、工作负担很重,必须勉力支撑。
B.“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身体素质渐渐下降,觉得力不从心。
C.“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D.“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背负着家庭的希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3)试简析结尾句中“慢慢”“稳稳”和“整个世界”的表达效果。
(4)文中反复提醒小路那边的菜花、桑树和鱼塘等景物,有什么作用?
5. 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是一种有趣的用词技巧。比如,文中面对“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时,“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种技巧与哪种写作手法类似?有什么好处?
6. 课外阅读: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这是一首 (体裁)。
其中表现诗人离家之远的句子是“ ”;
点明家书之短的句子是“ ”。
直写家书内容的诗句是:“ 。”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是写家乡亲人对诗人的思念,还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应为果实累累(léi)
2.B
3.A
4.(1)B。(2)C。(3)“慢慢”和“稳稳”,体现了母子之间的关爱和呵护;“整个世界”一方面指老人,代表着已经过去;一方面指孩子,代表着未来。“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深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和妻子心中对家庭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中心,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4)“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小路那边的美景蕴含着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烘托了我们一家和谐美好的亲情。这些美景反复出现,不仅营造了温馨和美的氛围,还形成前后的照应,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结构更加严谨。
5.以小见大。例句中的大词小用,把家庭小事说得似乎非常重大,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也暗示出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生动而耐人寻味。从全文看,作者赋予“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刻的意蕴,也可以视为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6.(1)五言绝句(2)江水三千里(3)家书十五行(4)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此空只填“只道早还乡”亦可)(5)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家人在来信中只说让诗人早日还乡,表现的是家人的对诗人的思念;但远在异乡的诗人,读到这样的家书,一定也会深深地思念家人,渴望回到家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