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目录CONTENTS1知人论世2正音正义3整体感知·情节4人物形象5课后练习“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PART 01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莫泊桑(1850-1893)一、知人论世 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破产的窘境。在莫泊桑作品中,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法国中下层的广大民众,作者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赞扬和同情。时代背景PART 02正音正义二、正音正义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糟蹋(tà) 无赖(lài)
不堪(kān) 褴褛(lán lǚ) 撬(qiào)开 流氓(máng)
阔绰(chuò) 煞(shà) 白 狼狈(bèi) 嘟囔(nang)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端详:仔细地看。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福音书:文中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永不变更:永远不改变。更,改变,改换。PART 03整体感知·情节三、整体感知·情节开端
(1-4段)发展
(5-19段)高潮
(20-47段)结局
(48-49段)1.根据文章内容,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划分文章结构层次。(3)二姐婚后旅行,在船上吃牡蛎(4)发现老水手很像于勒,菲利普夫妇惊慌(5)菲利普去找船长聊天(6)船长证实了老水手是于勒(7)几人筹划摆脱于勒(2)于勒以前的罪恶故事,在阔绰后写信给我们(1)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10年,始终没有盼到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小情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按照文章顺序整理在课本上。2. 请按照叙事节奏的紧张、松弛为课前概括的情节标注折线图PART 04人物形象于勒形象的前后对比
于勒身份暴露前后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对比
称呼的对比
“我”和父母之间的对比
两处环境描写之间的对比
公务员“诚实可靠”和看信求婚的对比
“于勒”对“我”的态度,与我们一家对他态度的对比五、人物形象找出文中存在的对比手法五、人物形象2. 观察课前填写的表格,结合以上对比,体会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思考随着故事发展,他们对于勒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五、人物形象3. 尝试“翻译”以下片段:利用你对人物的认识,写出以下每个人物语言的“潜台词”,看看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想法是什么。(1)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2)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3)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4)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五、人物形象4. 适当推理:于勒认出来我们了吗?女婿发现问题了吗?为什么?PART 05课后练习六、课后练习1. 从《范进中举》中找到其他人物对范进的称呼和态度,自己设计表格整理,看看中举前后的变化,尝试提炼出其中人物的形象。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系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教读课文。该篇课文是教材留下的经典课文,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文章通过以孩子若瑟夫的视角,观察叙述菲利普一家对于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来反应法国社会普通家庭的现实、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学情分析
学生是我初三新接手的普通地段学校中等层级班级,和他们相处一个多月,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明显不够深入,也是第一次配合上公开性质的课堂。学生基本掌握小说的基础文体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班风浮躁、注意力集中程度差,对稍微深层一点的问题难以理解或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体会跌宕起伏的情节
从人物称呼、描写和鲜明的对比中提炼人物形象,并进行合理想象推测,东西作品背后的讽刺意味
领悟作品传达出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情节
通读全文,标记段落,依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小情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按照文章顺序整理在课本上。
人物
标划“我们”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称呼
整理菲利普夫妇的相关描写,填写下表
人物
语言
动作
神态
菲利普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 “咱们怎么办呢?”
“向旁边走了几步”“父亲赶紧走去”“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好象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突然很狼狈”
克拉丽丝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应该把孩子们领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在哆嗦”“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突然很暴怒起来”“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课堂讲授
趣味导入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这样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 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的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
知人论世
作者资料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6篇短篇小说之一。
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破产的窘境。在莫泊桑作品中,作者对这种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法国中下层的广大民众,作者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赞扬和同情。
正音正义
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糟蹋(tà) 无赖(lài)
不堪(kān) 褴褛(lán lǚ) 撬(qiào)开 流氓(máng)
阔绰(chuò) 煞(shà) 白 狼狈(bèi) 嘟囔(nang)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端详:仔细地看。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阔 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福音书:文中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永不变更:永远不改变。更,改变,改换。
整体感知·情节
根据文章内容,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见于勒。
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请按照叙事节奏的紧张、松弛为课前概括的情节标注折线图【板书】
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12年,始终没有盼到
于勒以前的罪恶故事
二姐婚后旅行,在船上吃牡蛎
发现老水手很像于勒,菲利普夫妇惊慌
菲利普去找船长聊天
船长证实了老水手是于勒
几人筹划摆脱于勒
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存在的对比手法
于勒形象的前后对比
于勒身份暴露前后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对比
称呼的对比
“我”和父母之间的对比
两处环境描写之间的对比
公务员“诚实可靠”和看信求婚的对比
“于勒”对“我”的态度,与我们一家对他态度的对比
观察课前填写的表格,结合以上对比,体会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思考随着故事发展,他们对于勒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可依照学生回答记录,不必拘泥于下面答案】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势利。
菲利普唯唯诺诺,性格怯懦低调;
克拉丽丝勤俭持家、当机立断、心思缜密。
我:涉世未深,纯真诚实、善良慷慨
尝试“翻译”以下片段:利用你对人物的认识,写出以下人物语言的“潜台词”,看看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想法是什么。(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原文,令请1-2位写了该段潜台词的同学一起读出写好的潜台词,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中为预设答案)
(1)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于勒要是回来了,就可以花他的钱了,我们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再也不用这么拮据了。我们都计划好了用他的钱买一套大别墅,反正他之前也占了我应得的遗产】
(2)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有钱人的吃法真高贵,我们也想享受一下这样的生活,还可以炫耀给女婿和别人看,我们可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穷鬼】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玩意儿肯定很贵,撑撑面子倒也是个炫耀的法子,只是能少花一点钱是一点,就说我胃疼好了,能省一个;若瑟夫也可以不用吃,男孩子,又是小屁孩,反正啥也不懂,这可省了很多哩!】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这孩子真善良,菲利普家的孩子能这么淳朴慷慨,真是不容易。愿他能一直这样,我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的天哪,这相当于一克金子了!这也太贵了,这老流氓是不是在宰我们!】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真可怜,他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能帮他一点是一点吧。】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这熊孩子!这个人又穷又老,没有地位,对我们家而言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还要给他小费,我们自己都揭不开锅了!这老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父亲:别说了,女婿看着呢。要是他知道了,悔婚了可怎么办!】
【女婿:果然发生了什么,这个老水手肯定有问题,不会是他们之前说很有钱的人吧?若是真的我就亏大发了!切,穷鬼的一家果然都是穷鬼!】
适当推理:于勒认出来我们了吗?女婿发现问题了吗?为什么?
预设:可以探究:文章没有交代,但是我们从生活的常理推测,他早就知道兄长一家人就在船上。于勒经历坎坷,常年漂泊在外,按说容颜的改变应该比居家的兄长更大。可是菲利普先生买了一次牡蛎之后便认出了多年未见的弟弟,岂有在一旁摆摊冷眼旁观的弟弟没有认出他们一家之理?他饱经沧桑,更是了解社会的炎凉,他没有也不会傻乎乎地前去与自己的兄长相认。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此时的糊涂是多么可贵。他的心智已经成熟了,再不会给自己的兄长一家带来麻烦或是带来惊喜,他将默默地在靠近自己国土的地方苟且偷生,了此残生,他将默默地忍受自己应当忍受的孤独,也将为自己的少年轻狂命运多舛而顾影自怜。
女婿应该也是察觉到了。只不过,他也在配合着装傻罢了。当母亲因为我给了小费而暴跳如雷的时候,女婿的眼光已经关注到这一家的不正常了。大家都是聪明人。
课后练习
从《范进中举》中找到其他人物对范进的称呼和态度,自己设计表格整理,看看中举前后的变化,尝试提炼出其中人物的形象。
完成《范进中举》字音、成语、文学常识的抄写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教授完本课,不由感叹,果然和学生之间的配合磨炼还远远不够。学生不适应单独起立回答问题,更习惯于集体回答,也更有自信一点。
在对于人物形象概括方面,学生词汇积累不够,少有能用四字词语精炼提炼人物形象的同学,我平时需要引导大家积累词句。
课前学案
情节
通读全文,标记段落,依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小情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按照文章顺序整理在课本上。
人物
标划“我们”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称呼,并按照人物进行分类
菲利普
克拉丽丝
若瑟夫
整理菲利普夫妇的相关描写,填写下表
人物
语言
动作
神态
菲利普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 “咱们怎么办呢?”
“向旁边走了几步”“父亲赶紧走去”“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好象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突然很狼狈”
克拉丽丝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应该把孩子们领开”“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在哆嗦”“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突然很暴怒起来”“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