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3课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3课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18:05:14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单 元 时 间 轴 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背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 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
2.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 。
3.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 识 要 点区域自治基本政策自治权政治制度4.设置: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我国已经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有 自治区、 自治区、 自治区、 自治区、 自治区。
5.作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 、巩固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 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繁荣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 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
2.政策: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发展。二、共同繁荣发展民主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共同繁荣还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 与发展。
3.新时期政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 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保护西部加快发展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加上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所以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难 点 释 疑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历 史 图 片民族大团结区域自治的机关单位各地设立的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宝鼎川藏公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19绍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通过十三届人大代表的比例,少数民族代表占14.7%,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才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49%,说明我国各少数民族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这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 )1.(2019天水)“……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C( )2.(2019泰州)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A( )3.(2019内江)阅读下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C( )4.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B( )5.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A( )6.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BD(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C( )9.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 )10. 2019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向记者汇报,“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他的话主要体现了民族地区
A.已完全摆脱贫困 B.正在进行民主改革
C.迈进了社会主义 D.正在实现繁荣发展
D( )11.在100元人民币背面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 )12.“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C( )13.国家投入巨资对拉萨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其中仅在1989—1994年对布达拉宫的维修,就投入资金5 500万元,耗用黄金1 000公斤。这说明了
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C.国家保护自然旅游资源 D.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D( )14.在每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身着特色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总是能吸引众多目光。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民族平等
D( )15.20世纪末至今,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涌现出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一现象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民族地区完成社会改造
C.改革开放开始向内陆渗透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D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平叛,并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被解放了的百万农奴迸发出无比的生产热情。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此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 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网(1)观察图一,“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哪个地区?根据图二,概括清朝管辖西藏的措施。地区:西藏地区。
措施:设立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2020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依据材料二,归纳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69周年。
原因:①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平叛;③进行民主改革(或废除农奴制);④西藏人民的努力(或西藏人民的生产热情);⑤建立西藏自治区(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①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的管辖。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三排镇,有一座千年瑶寨,寨门位于海拔808米,宋代城墙内占地面积11公顷,鼎盛时期有排瑶700多栋,1 000多户,7 000多人,被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古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石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合 作 探 究此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堪称世界建筑奇观。
瑶族文化历史悠久,薪传不绝,内涵丰富,风情浓郁,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瑶族“耍歌堂”“长鼓舞”“瑶族婚俗”接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瑶族婚俗、排瑶民歌、瑶族刺绣均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是世界著名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问:(1)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保存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资金扶持,加大西部的开发力度等。
(2)完善法律法规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化旅游来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加大资金扶持来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件39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
的伟大构想。
2.定义:“一国两制”就是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知 识 要 点邓小平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3.性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1.前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
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回归祖国联合声明 1997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年12月20日对
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政权交接仪式特别行政区1999澳门政权交接仪式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的区旗和区徽澳门的区旗和区徽★(2019广东)右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通过图表来考查澳门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分析图表,可以得到:1999年起澳门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而1999年是澳门回归之年,中国政府在澳门实行的政策是“一国两制”。故正确答案为D。( )1.(2019烟台)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C( )2.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D( )3.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B( )4.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实行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
C.资本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C( )5.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道:“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 )6.(2019娄底)“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D( )7.(2019孝感)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B( )8.(2019黄石)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一国两制”的实施
D( )9.(2019郴州)“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D( )10.(2019怀化)1987年,中国与葡萄牙在北京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19年是澳门回归
A.5周年 B.10周年 C.15周年 D.20周年
D( )11.(2019宿迁)2019是澳门回归20周年,这是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20年。澳门回归祖国
A.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B.标志祖国统大业已完成
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体现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
A( )12.(2019滨州)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D( )13.(2019乐山)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C( )14.“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新政协召开、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
D( )15.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C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被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55年。(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香港回归后实行什么社会制度?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一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割让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衰弱、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收回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渴望统一,中央领导决策正确。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按照1984年12月19日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同意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将香港、九龙和新界归还给中国。这一时刻标志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终结,也标志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合 作 探 究随着1961年葡属果阿(Goa)回归印度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始于五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欧洲向非西方世界扩张,从此就结束了。今天,亚洲没有一块地方依旧处于外国势力统治之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1)依据历史知识来谈谈中国政府在1997年收回香港的依据是什么。1898年6月,两国代表于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英国可租借新界,为期99年,直至1997年6月30日止。中国政府通过《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全部(新界、九龙、香港岛)。(2)中国政府为什么能顺利收回香港和澳门?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中国依据国际法律法规合理合法等。课件41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 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 ,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2)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知 识 要 点和平统一基本方针三不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两岸对话: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 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
②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的共识,这就是“ ”。两岸关系海峡交流海峡两岸关系一个中国九二共识(4)政治交流:①1995年1月, 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
②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 ”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江泽民八项主张 和平之旅胡锦涛③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日益密切的交往:2008年11月,两岸达成 、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空运直航三通什么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两岸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难 点 释 疑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和平交流的政治基础,促进了海峡两岸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历 史 图 片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加强经济交流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两岸“三通”启动胡锦涛会见连战习马会★如表,这些措施( )解 题 技 巧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学生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并运用信息进行解题的方法。题干描述“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中的这些措施方便台胞来往大陆,有利于双方的互动和互访,改善两岸关系,故A符合题意。( )1.(2019安徽)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都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B( )2.(2019恩施)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C( )3.(2019岳阳)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A( )4.(2019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5.(2019苏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D( )6.(2019德州)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 )7.(2019潍坊)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B( )8.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A.“一国两制” B.“两岸三通”
C.和平统一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D( )9.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C( )10.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协会成立
B.海基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提出八项主张
C( )11.据报道:上任仅一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已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一事实说明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B( )12.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民族区域自治B( )13.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B(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1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A二、综合题16.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历代中国领导人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材料二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
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2015年5月4日)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是日本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条约窃取的?什么历史事件后台湾光复?
(2)依据材料二,归纳习近平的谈话所表达的意愿。时间:1895年。条约:《马关条约》。
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后。意愿:①两岸是命运共同体;②团结奋斗促进民族复兴。(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现实,从90多年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中国历来不承认台湾存在着一个中华民国,坚持认为台湾只是一个叛变的省份,所以应该像香港那样,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重新由大陆统一过来。北京认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台湾应从大局上看,自称代表着全中国的说法,是不合情理的,合 作 探 究应该彻底抛弃,并接受自己只是一个省及只能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的地位,然而台湾可以保持现存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治,包括保有军队,但国防和外交事务必须由北京掌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1)为什么说台湾只能是中国的一省?
依据国际法律和联合国规定,中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以台湾只能是中国的一个省。(2)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加大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两岸的认同和互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