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 钢铁长城单 元 时 间 轴 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总体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 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 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知 识 要 点诸军兵种现代化2.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 、 、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海军,后来又相继建立了 、南海和 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装甲兵 防化兵华东军区东海北海导弹驱逐舰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核潜艇辽宁舰潜艇部队4.空军:人民空军建立于20世纪 年代,刚刚诞生就面临 战争的考验。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50抗美援朝 歼击机1.组建:1966年,我国组建 部队。
2.作用:导弹部队是中国 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 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 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3.发展: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第二炮兵战略威慑 核导弹东风系列火箭军1.背景: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 。
2.发展:
(1)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 体系。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政治保证联合作战(2)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建立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发展机械化武器装备和用于自卫的核武器,建立正规化军事制度和院校教育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指挥、编制、训练、制度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变革,开始由军队建设的初级阶段向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高级阶段转变。难 点 释 疑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前身第二炮兵,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历 史 图 片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中国空军的预警机人民解放军的航空母舰人民解放军海军编队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导弹部队剑指云天★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国防建设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时间在1949年4月,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所以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B、C两个选项。人民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1.(2019德州)(如下图)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A( )2.(2019自贡)“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是毛泽东1953年2月给海军的题词。我国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C.1953年 D.1954年
B( )3.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召开了一次历史性会议,张爱萍司令员说:“现在我们这些人就是主要的组成人员了。此外还有(华东军区)三野教导师的部分同志和国民党的舰队起义人员。”这次会议标志着
A.人民海军的诞生 B.第二炮兵部队的诞生
C.人民空军的诞生 D.战略支援部队的诞生
A( )4.(2019青岛)2019 年 4 月 23 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从海军节阅兵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B( )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在战火中诞生和成长。这里的“战火”是指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C( )6.右图中的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的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空军
B.水面舰艇部队
C.海军
D.战略导弹部队D( )7.右图是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的一支中国部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
A.核威胁
B.核进攻
C.核恐吓
D.核反击D( )8.我国导弹部队已装备的射程最远的导弹是
A.近程导弹 B.中程导弹
C.远程导弹 D.洲际导弹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DB( )10.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A(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的战略是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科技强军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C( )12.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我国国防力量增强 ②我国军种更加完善 ③我国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④我国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 )13.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这些努力表明
A.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增强
B.空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C.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D( )14.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集中亮相。主要体现出人民解放军的特色是
A.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 B.正规化和科技化的复合
C.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合 D.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复合
A( )15.请给下列图片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A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十九大报告》材料二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解说词
材料三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习近平(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兵种。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民海军的主要兵种并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兵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兵种: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
特点:兵种齐全、核常兼备。(3)依据材料三,指出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当前“萨德”事件谈谈你对火箭军的认识。作用:火箭军是我国核威慑和核反击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认识:要提高火箭军的科技含量,突破“萨德”系统的制约,提高火箭军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合 作 探 究材料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习近平强调,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问:火箭军的建立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什么特点?意义: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导弹力量的核心。成立这个军队起到威慑的作用,是战略核反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能够增强军事力量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单一兵种发展到诸军兵种合成,装备由小米加步枪向现代化迈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朝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发展,由血肉长城向钢铁长城、科技长城迈进。课件40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 外交政策。( 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知 识 要 点独立自主的和平苏联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 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 完整、 、互不干涉 、平等互利、 五项原则。印度周恩来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内政和平共处(3)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 召开。
(2)与会成员: 洲和 洲各国政府首脑(故又称“亚非会议”)。国与国万隆亚非(3)新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在会议上提出了“ ”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 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基础。
(5)地位:是第一次没有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亚非西方殖民主义1.新中国的外交与旧中国外交对比:新中国展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风采,而旧中国则是屈辱的外交,两者本质的差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清政府一次次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主席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要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 点 释 疑后来成为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是新中国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求同存异”方针的“求同”,主要指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存异”指各国的处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求同存异”方针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历 史 图 片中印会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发言,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会议重温万隆精神,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64年前,中国代表团的求同存异精神使万隆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当时与会国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分歧主要源于( )
A.国家贫富、强弱不同
B.洲际区分差异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D.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先后不同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C
解题分析: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挑拨和参会各国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活动,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C。(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B( )2.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D.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3.(2019江苏)“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4.(2019深圳)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指出,“……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 D.合作共赢原则
B( )5.“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开国大典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万隆会议
C( )6.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B( )7.(2019湖北)下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A(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9.《跟着大大走》系列片解说词:60多年前的一次聚首,为什么至今仍被记起,那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聚首”指
A.万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A( )10.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1.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面对一些攻击中国的言论,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当时中国同大多数亚非国家最重要的“同”体现在
A.同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
B.同为联合国成员国,担负着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C.历史上都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D.同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C( )12.(2019福建)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系的建立
B( )13.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1952年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B( )14.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非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重要讲话,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60多年前,万隆精神的时代主题是
A.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 B.共创机遇 共同合作
C.共同发展 合作共赢 D.平等互惠 互利共赢A( )15.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西方大国的鄙视和封锁,为打破僵局,广交天下朋友,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下列图片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B二、综合题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周恩来利用出访印度、缅甸之机,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公报,共同倡议五项原则,很快得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新独立国家的响应……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张宏喜《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杰出贡献》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的“五项原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响应?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因: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曾经都遭受过西方殖民统治。(3)材料三出自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各国应怎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会议:万隆会议。精神:万隆精神。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经济。(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合 作 探 究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问:“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请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观点。(要求史实及影响叙述清晰)依据材料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史实: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经验: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43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背景: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 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操纵,1949年后,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
2.概况:1971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知 识 要 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63.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世界和平、进步。1.中美建交:
(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 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经过: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二、中美、中日建交70尼克松经过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正式签署并发表了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1979田中角荣1.措施: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2.表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多次参加和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三、全方位外交独立自主23.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21.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而越来越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2.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宣告成立。当时的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难 点 释 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逃到台湾的国民政府占据。
3.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1972年,但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而中日建交是在尼克松访华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1972年访华后立即建交。历 史 图 片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田中角荣访华★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 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 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此处易错选D选项。事实上,直到1979年1月1日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此题选B。( )1.(2019广东)下表信息反映了
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B( )2.(2019贵州)“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A( )3.(2019湖南)右图《梅开三度》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其中“甲”是什么事件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4.(2019湖南)外交是国内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5.毛泽东接见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时说:“这是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胜利……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我们要去……”材料中“一大胜利”是指
A.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B.中国与非洲多国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6.(2019四川)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7.(2019江苏)右图是1972年3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当年中美两国关系的是
A.中美冷战
B.中美贸易摩擦不断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8.(2019湖北)1979年1月28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下列各项不属于公报中美国对中国承诺的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 )9.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苏联支持中美建交
C.日本开始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B( )10.(2019湖南)右图所示的纪念币是为了纪念
A.尼克松访华
B.“乒乓外交”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11.(2019江苏)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主要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
③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④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2.(2019江西)下表显示的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美建交 D.冷战结束A( )13.(2019内蒙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下列镜头能够见证这一历史的是A( )14.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联合国
C( )15.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二、综合题16.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中国是何时重返联合国的?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时间:1971年。原因: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喻示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间:1972年。变化: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根据材料四,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并说说你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事例: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认识: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后盾,开放合作可以实现共赢。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这时(1978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都要求中美两国领导人抓住时机,早下决断。特别是由于中越关系急剧恶化,苏越又签订了同盟条约,中国已在考虑对在边境不断挑衅的越南采取惩罚性的有限反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牵制苏联,中国需要加强同美国的关系。合 作 探 究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已如箭在弦。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加强同美国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而美国也迫切希望打进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中国市场。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美尽早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心。
——摘自《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考察》问:中国为什么要尽早完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中国面临苏联威胁和越南挑衅,为缓解压力、打击挑衅,中国有意发展中美关系;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经济建设;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