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2课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2课打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18:26:58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单 元 时 间 轴 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 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3.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 ——东方红一号。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知 识 要 点原子弹导弹核武器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两弹一星”的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 、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钱学森邓稼先核垄断国防实力国际地位5.航天成就: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9月,航天员 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杨利伟翟志刚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他是我国第一个 的获得者。袁隆平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特等发明奖杂交水稻之父2.青蒿素: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诺贝尔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
2.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领域作品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文化事业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莫言1.中国为什么要研究核武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接连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作战时,美国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西方大国敢动辄挥舞核大棒,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弹及运载工具,没有起码的还击能力。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加强国防,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难 点 释 疑我国政府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历 史 图 片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枚导弹准备点火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咸宁)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我国农民粮食丰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来考查农业科学家。通过题干中的这“粮食丰收”“巨大贡献”“科学家”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农业科学家是袁隆平。故选A。( )1.“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D( )2.(2019烟台)“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B.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A( )3.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B(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C( )5.(2019德州)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B( )6.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C( )7.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领导干部及人民群众的艰辛努力下,我国仍取得许多重要成就。关于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B( )8.中国航天高调宣布!2019年重启最大火箭,将助力探月和登陆火星。17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B( )9.(2019郴州)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伯云
A( )10.(2019株洲)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
A.成功提取了青嵩素 B.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 )11.(2019宿迁)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BD( )12.(2019青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 )13.(2019聊城)“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AB( )14.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
B.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C.有利于艺术领域繁荣发展
D.确立中国历史研究的方向A( )15.“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他讲述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这是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哪一位人物所写的颁奖词
A.胡适 B.鲁迅 C.莫言 D.丁玲C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1996年)中国的导弹试验,虽说是精密而准确,但却暴露出其军事技术还停留在七十年代而未达九十年代的水平。因此,很难把中国说成是一种“威胁”。尽管中国的防卫力量很强大,但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也只能算是二流的军事强国。不过,忽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是不明智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学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目的: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
原则: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军事技术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了的科技成就。
状况:还停留在七十年代而未达九十年代的水平。
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3)依据材料三,指出青蒿素是属于哪方面的成就?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感想。中医学方面。感想:①发挥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②中医学是我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必定会造福全人类。(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中国援助布隆迪水稻亩产最高达924千克
近日,从非洲中部国家布隆迪传来好消息: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的示范田丰收,亩产最高达924千克,平均亩产达725.3千克,刷新了非洲的水稻高产纪录。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合 作 探 究中非双方正开展一系列务实高效的农业合作,中国农业专家与非洲农民一道改变着当地农业生产面貌。当地农民说,中国来的“脱贫水稻”给了他们致富的新希望。
布隆迪当地稻田平均亩产量在200—250千克。刚开始进行示范田项目时,农户们犹豫要不要试试中国稻种。为了调动试种农户的积极性,中国农业专家承诺将水稻亩产提高到350千克以上,前提是要完全按照专家的技术要求。为了打消试种农户的顾虑,中国农业专家组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发现问题帮助农户及时纠正,一季下来,中方专家的皮肤都晒得黝黑。
中国示范田产出的水稻不但在产量上取得突破,而且在品质上也明显优于当地品种。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水稻专家杨华德告诉本报记者,这些水稻产出的大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大米,并能够出口到刚果(金)、卢旺达等周边国家。
——节选《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9日03版)问:(1)非洲人民为什么称赞来自中国的水稻为“脱贫水稻”?“脱贫水稻”为什么能在非洲种植成功?称赞的原因:中国水稻种植技术先进、产量高,能解决非洲的饥饿和贫困。成功的原因: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农业专家的无私奉献,非洲人民的勤劳等。(2)如果评选新中国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你推选哪项?请说出理由。略。只要是中国独立自主的科学成就都可举例,言之有理即可。课件44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01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02知 识 要 点0304历 史 图目录导航 05 06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 。
2.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 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 的方式。一、日常生活的变化知 识 要 点不断提高明显改善丰富多彩展示个性3.吃: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过去人们饮食结构比较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粗细搭配,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单一温饱 营养均衡绿色食品4.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不仅 面积扩大,而且
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5.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发生了很大变化。室内设施人均住房 室内装修休闲娱乐生活方式1.交通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几次 ,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里程已居世界前列。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
。许多城市大力发展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第二位大提速高速公路民航大国 轨道交通2.出行方式: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 的地铁, 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 ,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的使用十分普遍。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方便快捷 私家汽车全球第一移动电话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生活方式1.城乡生活变化比较表难 点 释 疑2.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
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
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1990年5月,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标准规定: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④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历 史 图 片多姿多彩的服饰美丽乡村中国的居民小区飞速发展的高铁珠三角高速公路网街头排长龙的家庭小汽车★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解 题 技 巧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中国人民的生活也进入了票证时代。由于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需要完成工业化的资金积累,限制消费和忽视轻工业造成了物质匮乏,凭票供应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故选A。( )1.(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一、单项选择题过 关 训 练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A( )2.(2019黄石)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D( )3.(2019株洲)2019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D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D( )5.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许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的服装像“灰蓝色的海洋”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A( )6.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阅读下列表格,你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是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A.1978年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
B.1978年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C.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D.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D( )7.妈妈要小红去商店卖布,小红不小心把布票弄丢了,这一下,布买不成了,小红的新衣服也穿不了了,小红急得直哭。你认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B( )8.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票证时代”。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C( )9.中国的互联网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
A.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
B.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
C.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
D.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
B( )10.右图是“十一”假期杭州的西湖景区的拥堵场面。我国旅游热持续高涨,说明了
A.中国人天生爱凑热闹
B.中国的风景亮丽
C.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D.中国人民喜欢旅游
C(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上网淘宝购物
C.自驾出游流行 D.食物匮乏单调D( )12.中国人民曾经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有过紧衣缩食的日子,但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文化大革命”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D( )13.“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①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 )14.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C( )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出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城乡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二、综合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示:问题①: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问题②: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问题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凡符合题意的均可)(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材料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人民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1949年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20%左右,而到2015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合 作 探 究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43.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 96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422元。2015年,国内居民出境12 786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12 172万人次。民用轿车保有量9 50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8 793万辆。
——《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问:(1)你认为中国要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应该怎样做?
(2)你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最大变化是什么?说出理由。坚持和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各成人教育等。略。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举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