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18: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专题时归纳的“古代对外友好交往”专题内容,下列选项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2.1662 年郑成功 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监督施琅进军台湾。郑军大败,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此事最准确的历史评价是(  )
A.康熙帝维护了国家统一 B.清朝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区域
C.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 D.清军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3.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中央政权为维护国家统一,曾多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下列事件能够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鸟里雅苏台将军
C.册封喇嘛教首领 D.设置驻藏大臣
4.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5.学史要学会历史评价。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C.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6.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发展经济,促进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史实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游 D.鉴真东渡
7.下列名言中,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
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8.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9.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成祖﹣﹣设内阁
C.清顺治帝﹣﹣改国号为“清” D.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10.“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12.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分封藩王 C.撤销中书省 D.设立东厂
13.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14.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15.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如图)中的哪一时段(  )
A.A B.B C.C D.D
16.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贸易的兴盛 D.商帮的活动
17.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8.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明朝的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  )
A.文学家 B.医药学家 C.戏剧家 D.书法家
20.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
A.司母戊鼎和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实物史料
B.《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文献史料
C.抗战老兵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
D.《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
 
二.解答题(共2小题)
21.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22.阅读下图:
请回答:
(1)明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明长城?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及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材料中的“倭寇”指什么人?解决“倭寇沿海骚扰”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发生“逆转”主要是因为后来哪一项政策的实行?“专制者”实行这项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3)“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及中国领土。”请结合两个实例来说明,并说一说中国面对这些侵略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专制者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隋唐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生逆转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谈一谈给你的启示。
24.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朝代
设立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雍正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20:DAADD BBCCB BBBBB ABCBB
21.
22.【解答】(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2)秦朝;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为了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3)明长城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但它也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负担。
23.【解答】(1)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戚继光。
(2)闭关锁国。统治者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郑成功收复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清朝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进行反击。
(4)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对外开放广泛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前进,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坚持改革开放,跟上世界潮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4.【解答】(1)人物:秦始皇(或秦王嬴政);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政策:推恩令.
(2)隋炀帝;唐玄宗措施: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的考试内容.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
(4)A:锦衣卫;B:军机处.
(5)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