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1 9 9 2---共 和 国 脚 步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知识结构 背景
历史性的跨越
标志 走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十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改革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从国际形势看从国内形势看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政治、经济低谷,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八●一九事件 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此影响下, 1989年4月初,北京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潮. ……极少数 自由化分子却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他们的煽动下,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西安、长沙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了打、砸、抢、烧,学潮迅速发展成为动乱。……这场政治风波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 1984年底,张瑞敏调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当时该厂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工人都往红星电器厂(1995年被兼并)跑。厂子一年之内,先后换了3任厂长。张瑞敏回忆说:“(当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十三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始终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步子不大,不能跨越计划为主的框架1979,改革开放1992,邓小平南方
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 (1992年的)1月18日,时年88岁的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巡视,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他的一系列谈话,如“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二份宣言书,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人民网《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一.历史性的跨越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春天,88岁的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和珠海。也就在那一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语。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内容: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问题; 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判断实践的标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根据以上内容,再认识邓小平南巡讲话:判断标准有否背离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市场和计划: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两种不同的经济手段,不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不搞形式主义 意义: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2、意义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②坚持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二.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 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
1992.10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a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判断实践的标准f发展是硬道理d计划和市场的关系b改革开放的步伐e社会主义的本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70年代的豆腐票、粉票和粮票80年代的布票、料票计划经济时代案例: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案例: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和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大量的浪费,影响发展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月)(1)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A、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B、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2)理解: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资源配置:它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优势: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制中共十五大
(1997,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多样化(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如: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材料一、1989—-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11.4%经济
持续
高速
增长材料二、2007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近十四倍,超过德国, 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材料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课堂 小结 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创新.深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思想上打开了突破口明确目标勾画出基本框架具体解决办法归纳新中国建立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建国初到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拓展延伸 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
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继往开来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给广州和福建两省的经济活动以“优惠政策,灵活措施”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毛泽东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江泽民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党的十五大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1、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国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A2、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练一练3、(四川文综)下图所示票证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食物资统一管理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小结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曲折发展的十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过度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探索曲折历程破坏;两次整顿;沉痛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4特区,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2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 南方谈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请阅读《走进新时代》部分歌词,回答有关问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高举旗帜走向未来。(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是什么意思?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什么意思?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这里的领导人指的是谁?“新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开创未来”是何意?指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时代”是指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开创未来”是指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4)“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共是在哪次会议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20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5)“高举旗帜”是指什么旗帜?邓小平理论(6)“走进新时代”、“开创未来”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什么?根本政治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