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幻灯片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幻灯片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4 22: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null
苏 轼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同学们,你能说出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苏轼的哪些作品吗?
《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苏轼处于逆境中的孤傲和旷达情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去感受一代文豪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吧!
导入新课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学习目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著称。“三苏”均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他的散文辨析说理精辟透彻,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题材广阔,意境深邃。他对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在词的创作上“开豪放一派”,使宋代词坛为之一振。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作者简介
(1)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柳三苏王曾欧)
(2)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3)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4)书画----宋四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下此词。这首词是苏轼写的第一首豪放词。
背景链接

聊发(fā)   千骑(jì) 
为报(wèi) 右擎苍(qíng) 
貂裘(qiú)  鬓微霜(bìn)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缎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朝廷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疏通文意

熟读成诵,说说哪个词最能够表现出苏轼的豪放?
狂。
整体把握

作者用哪些词句写出了“狂”?
①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②狂在“左举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
③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④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⑤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⑥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⑦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整体把握

“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狂”统领全篇,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整体把握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写什么?
上片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合作探究

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千骑卷平冈”的画面。
太守身姿矫健,率领情绪高昂的众多骑士,浩浩荡荡,疾风一样,越过平展的山冈,马下尘土飞扬,弥久不散。
合作探究

“千骑卷平冈”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
不能。
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没有这种效果。
合作探究

在上片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可用哪个词来概括?
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少年人豪情狂态的老夫,意气风发,精神抖擞。
可用“狂”来概括。
合作探究

上片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片写出猎时的盛大场面,表现了词人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意气风发的气概。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
合作探究

下片写什么?
下片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合作探究

下片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在哪些句子上?
合作探究
开张——豪壮

表现在“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片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合作探究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比喻,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典故”,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合作探究

在下片中,你又看到怎样的一位太守?可用哪个词来概括?
我看到一位想要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太守。
可用“开张”来概括。
合作探究

简述词中引用“孙权射虎”“冯唐持节”“射天狼”等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
引“孙权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乘马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引“冯唐持节”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合作探究

用典的好处:增加形象性,提高诗文的表现力;精炼语言,提高诗文的表现力;?避直就曲,扩充诗文的容量,产生暗示效果;典雅风趣,表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合作探究

体会这首词的豪放词风。
上片写举止神态 :着装威武、纵马驰骋、射杀猛虎。

下片抒雄心壮志:勇担责任、御敌立功、报效国家。
合作探究

这首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说说不同在什么地方。
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狂气,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合作探究

(1)语言质朴、风格豪放。

本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有力地突出了主题。用语刚劲有力,简介质朴;用典自然,意境浑厚;抒情、议论畅快淋漓。
写作特色

(2)善用典故,内涵丰富。

“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表现了词人的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这样把典故用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渲染,把词中的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满怀豪情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写作特色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苏轼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名充满着爱国热情的政治家。我们不仅要学习他在逆境中的旷达情怀,还要学习他关心朝政,为国效命的精神。
课堂小结

上片:出猎情景


下片:报国之志
板书设计
典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引冯唐持节的故事,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能建功立业


借孙权射虎的故事,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

用弯弓射天狼来表达杀敌报国的志向

古代有很多人抒写了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句爱国诗词。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拓展延伸

赏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拓展延伸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这首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上阕最后两句,是整个上阕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阕对周瑜的追怀。下阕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因所在。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典范,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拓展延伸

1、按要求填空。
(1)《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____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狂气(狂气)
课堂检测
太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孙郎
魏尚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一次冬猎的情景。
B、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向朝廷请战的豪情。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下片自比冯唐。
D、整首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
C
课堂检测

3、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
课堂检测

4、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课堂检测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为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