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3月线上统一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礼记·表记篇》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据此,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意识
A.说明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传承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C.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D.决定了国家制度的设计
25.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这种政策
A.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B.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
C.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 D.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
26.有学者检录宋代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表1)。由此可知当时
动物保护诏令颁布时间分布(表1)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时间(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诏令(篇)
6
10
2
5
6
4
0
12
2
3
4
3
合计(篇)
33
24
A.建立了完备的动物保护奖惩机制 B.生产活动注重时节和万物生长的规律
C.禁止猎杀一切珍禽奇兽驴骡驼马 D.官员和百姓具有高度的动物保护意识
27.忽必烈意取传统经典《易经》中“至哉坤元”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向来以正统皇帝自居的朱元璋称各民族“华夷一家”,雍正帝宣称清朝建立是“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这说明
A.中华文化凝聚力很强 B.传统华夷观已经被摒弃
C.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 D.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化
28.清朝道光年间的知名经学家沈垚认为,自宋元明以来,“天下之势偏重于商,凡豪杰智略之人多出焉”。这种看法表明
A.人才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C.传统功名利禄社会瓦解 D.社会思想观念与时变化
29.1914—1922年,外资在华企业平均利润27%左右。1920年在华外资企业共有7375家,比1913年增长了近一倍,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2.3倍。由此可知当时
A.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B.实业救国思潮已经过时
C.民族资本发展受到挤压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30.1935—1936年间,共产国际莫斯科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决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决定逼蒋抗日,放弃苏维埃政权口号,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这反映
A.中国抗战得到广泛国际支持 B.全民族联合抗战的局面形成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矛盾 D.国共关系结束对峙走向合作
31.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国施工基建项目压缩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同1961年相比减少了40%;五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1962年计划指标,同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47%,其中重工业下降57%,轻工业下降26%。这些做法
A.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B.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暂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演说家艾索克拉底声称:“我们的法律是大众的利益,并且对于人道的生活具有重要的贡献。”这句话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全体人民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民主政治发展得益于法律基石
C.法律提高了全体居民政治地位 D.少数贵族垄断了国家政治权力
33.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纺织业作为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中领域,出现了很多发明专利和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纺织设备。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如图8所示。由此可知
1700~1800年纺织业发明数量
图8
A.自然科学理论促进了纺织业的发明和革新
B.18世纪英国是唯一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国家
C.专利制度保障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专利制度建立是英国国力强盛的根本原因
34.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这种变化反映了
A.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35.图9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形的男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镜中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图9
A.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乡人相约,勉为小善”。《吕氏乡约》的宗旨在于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要求乡民按照“长幼有序”原则遵守相关礼仪规定,列举了酗酒、赌博、斗殴、失信、造谣等不良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吕氏乡约》规定“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 “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乡约乃私人之自由组织而非地方之自治政府。且所约四事,偏重道德。经济教育诸要务,均在合作范围之外。衡以近代之标准,实非完备之自治。”
——选编自侯少龙《传统乡约与古代乡村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治安问题,除了依靠保甲制度监督外,主要是依靠作为州县官助手的衙役来维系。地方官可以雇佣比编制多得多的“白役”以供驱使,“白役”事权重叠,以维持治安为主的衙役常被交予催收钱粮等杂务。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末警制改革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
——摘编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传统乡约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警察制度相对于传统衙役的特点,并简析清末警制改革的影响。(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15—16世纪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
16世纪
葡萄牙人率先在亚洲展开植物学和医学研究,加西亚·多达研究印度植物和药物,于1563年写出《药材与药品的对话》,此书在全欧洲受到欢迎,并且翻译成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文字。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9世纪
1817年—1870年,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几次大霍乱。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在第二年抵达英国,接着在1830年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9世纪
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经由广东传入中国。
——(美)肯尼思·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20世纪
20世纪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国家组建了更大规模的国际卫生机构。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在法国巴黎建立,该组织成为第一个突破区域限制的常设卫生组织。
——马琳《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回顾与展望》
21世纪
2003年5月中美在北京召开“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双方就在早期诊断技术、以单克隆抗体法攻克SARA方面进行合作。
——许玉、张晓丽《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中的科研合作与对策浅析》
从上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行文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45.(15分)【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和医药匮乏的状况一直是党和国家焦虑的问题。1955年,在缺医少药以及政府卫生部门还没有力量顾及农村的大背景下,山西高平米山乡建立了首个由农村社员、医务人员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集资的保健站,开创了合作医疗的先河。之后,在山西、河南、河北、湖南、贵州、山东、上海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业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1958年,合作医疗制度的村覆盖率达到10%。合作医疗采取“合医合药合防”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发本土药品满足了当时农民的用药需求,并且治疗过程鼓励采用“土方”“土法”,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使农民获得了“一把草药一根针”的低水平的初级医疗保健,实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医疗目标。
——选编自孙淑云郎杰燕《中国合作医疗治理六十年变迁》等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46.(15分)【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563架,损失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损失率超过了50%。“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6分)
47.(15分)【历史——选考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当选为主席,向来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的医学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1918年,伍连德担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1926年,伍连德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1937年,伍连德出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首届会长。
中国海港检疫始于1873年,但半个世纪里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并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由外籍医生担任检疫医官,为外国人服务。辛亥革命后,伍连德多次呼吁“自己办检疫”,向有关当局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的主张。1930年,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伍连德任管理处监督,接管了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机构,为中国卫生事业开拓了新境界。1959年,伍连德在《鼠疫斗士》自传序言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选编自管成学赵骥民《鼠疫斗士:伍连德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伍连德倡导的收回海港检疫权的背景和意义?(7分)
2020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A
B
A
D
C
C
D
B
C
B
D
41.(25分)
(1)方式:乡人相约;制度成文;自由组织;定期聚会;民主选举;民主议事;赏罚公开;乡村自治。(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作用:增强族群意识和乡土情结;凝聚宗族集体力量;引导乡民养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乡民的行为方式;培育淳朴的民风;和谐家庭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保障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互助救灾救难;弥补法律缺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特点:衙役在职能和地位上仅仅是地方官员助手;近代警察则从属专门的官僚机构。衙役事务繁杂;近代警察有确切的分管事务,明确的章程管理,权职分明。衙役薪资微薄且不固定;近代警察按编制级别享有对应的薪酬。(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影响:从积极面看,清末新政中的警制改革,是清政府借助西方警察制度改革传统衙役制度的尝试,是近代中国司法独立的重大发展,促进了法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从消极面看,清末中央政府财力不足,警察制度运转的经费转嫁到地方财政,实际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3分)
42.(12分)
评分建议:本题根据学生答题体现出的不同思维层次进行评分。具体示例如下:
层次
层次描述
参考说明(示例)
分值
第一
层次
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找到分析论证问题的多个要点,并将这些要点有机整合起来;同时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示例1:
全球化进程中的疫病防控需要世界各国平等协作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类只有地球这个家园。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状态,物种、商品、人种的全球流动开启,各地文明日益汇合交融,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频率和速度加快,与此同时疫病也呈现全球交换与传播的趋势。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欧洲的病菌,19世纪欧美的大霍乱最终成为全球瘟疫。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医疗理念与医疗科技水平与时俱进。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建立,加强了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协调与合作,加强了对疫病的科学实验研究与技术共享,极大提高了人类疫病防控能力。2003年全球性的非典型肺炎疫情(SARS)发生,中美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合作,为成功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示例2:全球化下公共卫生的变化与挑战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物种交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后带去的病菌使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给美洲带来灾难。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人类交流频率增加,人疾病传播范围扩大,19世纪的出现于俄罗斯的霍乱很快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疾病对世界的影响增加。
综上所述,世界联系的加强加快了疾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人类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疾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应对人类已经面临或将要带来的各种挑战。
10—12分
第二
层次
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找到分析论证问题的多个要点,但不能将这些要点整合起来,缺少理论的抽象。
示例1:新航路开辟促使了疫病的传播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物种、商品、人种的流动,同时也加剧了疫病的传播,特别是对美洲的原住民带来毁灭性灾难。
综上,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国家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带来疫病传播的危害。
例2:国际性组织在疫情防控上发挥重要作用
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国际卫生组织的建立,在协调全球疫病防治,指导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国际性的医疗科研组织和机构加强各国的医疗合作,突破重大医学难题,分享医疗成果方面,也对疫情防治起到很大作用。
小结:国际系组织是人类在疫情防治工作中彼此合作的重要体现,推动了人类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
5—9分
第三
层次
学生基本上无法发现和论证问题,或只提供了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再或找到了一个问题要点,但单凭一点就直接得出答案。
示例1: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负面作用
学生仅仅回答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负面作用,没有提到新航路开辟对疾病传播的作用。
示例2: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学生也仅仅回答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未提到全球化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0—4分
45.(15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财力不足,卫生资源有限;国家实行“一化三改”路线;实施“一五计划”;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经济发展困难;抗美援朝胜利,国家政权稳定。(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特点:农民自发创建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治理主要以合作社组织为基础;以集体互助共济为原则;实行农民医疗互助自治;采取“合医合药合防”的运营模式;制药用药就地取材;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医疗水平低。(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积极意义:基本满足了农民低水平的卫生健康要求;降低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成本;利于国家把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支持国家的城市和工业建设;体现了中国农民的自强意识与创新精神。(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6.(15分)
(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42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每点3分,任答3点,得9分)
(2)贡献: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提供了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军作战的军备物资;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缔结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7.(15分)
(1)贡献:控制鼠疫流行,挽救人民生命;国际防疫会议介绍中国抗疫经验,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声誉;担任医院院长,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出任医校校长、医学会会长,培养医学人才;参与收回海关检疫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一生爱国,家国情怀深厚。(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背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海关检疫主权的丧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力图收回权益,塑造“独立自主”形象;伍连德为代表的爱国医学家的推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进步运动的影响。(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意义: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减少了帝国主义在华部分特权;促进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为后世卫生防疫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