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13 21: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解析版)
1.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藏族等
B.川藏铁路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地形崎岖,千沟万壑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每年夏秋季节,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是骑行爱好者通常选择的路线。以下是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最主要的气候条件的是
A.干旱缺水 B.高寒缺氧 C.气候湿热 D.风沙严重
3.以下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畜种有高原之舟-骆驼 B.农作物主要是青稞,这里的青稞颗粒不大,单产较低
C.有聚宝盆之称的准噶尔盆地 D.好客的藏民经常用牛羊肉、锅庄舞迎接游客
干热岩是一种可循环利用,不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的地热能源,其利用潜力巨大的地方一般分布在板块边缘,但目前开发条件和技术还不成熟。青藏高原南部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储量的1/5,开发前景广阔。右图为世界局部板块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干热岩
A.是清洁能源 B.属于气候资源
C.是不可再生资源 D.已大规模开发利用
5.我国干热岩储量最大的地区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川藏铁路“ 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 一辆巨大的过山车”,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区 ③青藏高原 ④云贵高原 ⑤江南丘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图示区域
A.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
C.河流水量丰富航运价值大 D.自然景观以内陆沙漠为主
8.川藏铁路沿线需建很多高桥和隧道,目的是
A.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B.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C.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D.便于欣赏沿途的风光
9.我国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下列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
B.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
C.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三级阶梯
D.林场广布,是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
根据《西藏自治区铁路网‘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将有五条“天路”贯通内地与西藏,它们分别是已经通车的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和处于前期规划中的甘藏铁路、新藏铁路。下图为五条进藏铁路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全部运行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进藏铁路是
A.滇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甘藏铁路 D.青藏铁路
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穿越三江源地区的进藏铁路有
①新藏铁路 ②滇藏铁路 ③青藏铁路 ④甘藏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进藏铁路中,
A.甘藏铁路经过“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B.滇藏铁路沿途可见巍巍昆仑山
C.川藏铁路经过“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D.新藏铁路经过崎岖的云贵高原
13.下列少数民族聚居区位于进藏铁路沿线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为保护进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①在自然保护区内施工时,遵循“铁路第一”的原则,可随意铺路
②将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圈养,避免其受到伤害
③采用“以桥代路”等措施,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④沿线车站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垃圾零排放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5.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2)图中河流A是 ,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3)甲图中的动物是本地区代表畜种 ,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乙图中的景观是本地区著名的宗教建筑
(4)小玲在青藏旅游时拍摄了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三张照片,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中藏袍穿戴方式的不同,简要分析原因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衣物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位朋友的下列建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是因为_____________。
②“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及其划分依据(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推测,图中①应当填入________因素,②应当填入___________线。
材料二 如图中各地区的数字分别表示各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其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如西北地区的数字“123”表示该地区水分条件最差、热量条件较差、光照条件较好。
(2)由材料一、二可知,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强,南方地区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配合好。
材料三 邮戳是邮局盖在邮票上的标记,邮戳上的地名是邮局所在地,下图是6个在不同地区加盖的邮戳。
(3)图中的邮戳中,加盖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加盖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填数字序号)
18.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D表示四大地理分区,其中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现象位于 地区;“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描述的现象位于 地区.(填:A、B、C或D)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是:
① (山脉),② (河流)。
(3)竹笋多分布于温暖湿润、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清华大学颜教授经常说“竹笋是她家乡常见食材”颜教授家乡最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4)合肥市某中学周丽同学准备今年中考结束后和家人一道前往青海湖进行为期两周的自驾游。周丽和家人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地理区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 气候,指出为应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周丽同学一家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 。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材料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1)干旱是③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请对干旱的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_______。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③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④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2)B处是_______水利枢纽,该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A河流下游河段流城面积狭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③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我国_______mm等降水量线,③④区共有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
(4)从地理角度,说明赵悄桥桥体在大拱两端各建有两个小拱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5)来到④区的游客、名数会出现头痛、流鼻血、呼吸闲难等反应,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 ④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__________
20. 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 8月 19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 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
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途经的格尔木位于 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 米以上。
(2)读图甲,青藏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这里是我国高寒牧区。除此之外, 青藏地区还有耕地、 和 (土地利用类型)。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图丙中色林错流域内的河流 (汇入色林错/自色林错流出),属于 。(外流河/内流河)。
(4)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
冰川融化 湖泊水量 湖面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考启动当天发来贺信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 重要保护地。
(5)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川藏铁路主要经过四川和西藏,其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故A错误;
B、川藏铁路经过我国的一、二阶梯,故B错误;
C、川藏铁路修建成功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
D、川藏铁路主要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而地形崎岖的景观出现在云贵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出现在黄土高原,故D错误。
2.B
3.D
【解析】
2.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其气候特征是高寒,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最主要的气候条件的是高寒缺氧;B符合题意。
3.主要畜种有高原之舟-牦牛,A错;
农作物主要是青稞,这里的青稞颗粒大,单产较高,B错;
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尔盆地,C错;
好客的藏民经常用牛羊肉、锅庄舞迎接游客,D正确。
选D。
4.A
5.D
【解析】
4.干热岩是一种可循环利用,不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的地热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目前不能大规模利用;A符合题意。
5.材料中可知,青藏高原南部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储量的1/5,开发前景广阔,图中④是青藏高原;D符合题意。
6.A
7.A
8.B
【解析】
6.由图可知,川藏铁路从四川省成都市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经过了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没有经过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故选A。
7.由图可知,图中区域A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河流落差大,航运价值低;自然景观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A。
8.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脉,落差大,山高谷深,需建很多高桥和隧道,目的是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故选B。
9.B
【解析】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青藏地区草场广布,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牧场;青藏地区雪峰连绵,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东北山区林场广布,是我国著名的红松之乡。故选:B。
10.D
11.D
12.C
13.B
14.D
【解析】
根据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0.全部运行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进藏铁路是连接西宁和拉萨的青藏铁路。故选:D。
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穿越三江源地区的进藏铁路有青藏铁路和甘藏铁路。故选:D。
12.进藏铁路中,青藏铁路经过“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故A错误。
滇藏铁路沿途可见横断山脉,故B错误。
川藏铁路经过“天府之国”四川盆地,故C正确。
新藏铁路并没有经过崎岖的云贵高原,故D错误。
故选:C。
13.图中的维吾尔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族位于西藏自治区,新藏铁路连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满族和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选:B。
14.为保护进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在自然保护区内施工时,遵循“生态环境第一”的原则,不可随意铺路;要设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并不能圈养;采用“以桥代路”等措施,减少对湿地的破坏;沿线车站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垃圾零排放。结合题意。故选:D。
15.(1)高寒
(2)雅鲁藏布江 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回答两点即可)
(3)牦牛 布达拉宫
(4)(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解析】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青藏地区 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 (2)读图可知:图中河流A是雅鲁藏布江,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3)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乙图中著名的宗教建筑是布达拉宫。 (4)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因此在一天中,藏族同胞穿藏袍的方式是有变化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日较差大。
16.(1)甲
(2)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②青藏高原光照强
【解析】
该题以读材料和景观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去青藏旅游需要携带的东西,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甲是布达拉宫;乙是黄土高原的窑洞,丙是伊拉克的椰枣;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甲即布达拉宫。
(2)读材料可知,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②“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是因为青藏高原光照强。
17.(1)地形 青藏高原边缘 (2)光照 水热 (3)③④ ②⑤
【解析】
(1)在我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日数多,因此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南方地区纬度较低,距海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因此水热条件配合好是发展种植业最有利的气候条件。 (3)据图可知:图中所示①呼和浩特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②河南洛阳和⑤陕西西安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③江苏昆山和④广西桂林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⑥是我国的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地区。
18.(1)C D
(2)秦岭 淮河
(3)南方
(4)高原山地 氧气袋 抗缺氧等药品,高压锅,防晒物品,防寒衣物等
【解析】
(1)读图可知,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地区,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现象位于C西北地区,“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描述的现象位于D青藏地区.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是①秦岭、②淮河. (3)南方地区的东南丘陵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地势较高,适宜竹笋的生长,故颜教授家乡最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4)青海湖位于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面积广,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周丽同学一家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有氧气袋抗缺氧等药品;高压锅;防晒物品;防寒衣物;雨具等.
19.①④②③ 三峡 防洪 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400 太阳能 增加河道泻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 海拔高,空气稀薄 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解析】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1级阶梯和第2级阶梯的分界线。
(1)③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其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形成了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较为干旱。
(2)B处是我国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该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3)图中A河流是黄河,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所以流城面积狭小;①北方地区和③西北地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海拔高,日照强,西北地区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所以两个地区共有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
(4)赵悄桥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河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汛期出现在夏季,桥体在大拱两端各建有两个小拱的主要目的增加河道泻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
(5)青藏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来到青藏地区的游客会出现头痛、流鼻血、呼吸闲难等反应。
(6)青藏地区光照强,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适宜种植青稞
20.(1)柴达木,3000(2)草地,林地,荒漠石山(3)汇入色林错,内流河(4)加快,增多
(5)亚洲水塔是指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大约引有2.43万条冰川,冰川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融水量约360亿立方米,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低温,缺氧)使得其获得了世界第三极的美誉
【解析】
(1)从图中可知,青藏铁路途经的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3000米以上。
(2)我国土地类型多样,读图甲,青藏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这里是我国高寒牧区(西藏牧区)。除此之外, 青藏地区还有耕地,和林地,荒漠石山。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本区属于高寒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湖泊只有河流注入,没有流出,所以为咸水湖,是内流区。
(4)内流区的河流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当降水变化不大,气温明显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多,有很多水汇入湖泊,湖面会升高。
(5)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该地区大约引有2.43万条冰川,冰川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融水量约360亿立方米,孕育了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等七条亚洲的重要河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低温,缺氧)使得其获得了世界第三极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