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练习(解析版)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O℃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读我国重要地理界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地理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
A.1-1线为二三阶梯分界线
B.2-2线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C.3-3线为我国人口分界线
D.5-5线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
3.关于图中区域描述错误的是( )
A.A区域为湿润地区
B.干旱是B区域的突出自然特征
C.热量充足是C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D.D区域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仔细分析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北方地区 B.乙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是一年一熟
C.丙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丁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5.科学研究发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跟气侯有关,温暖湿润区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四大地理区域中含量较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青藏高原上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细毛羊 B.牦牛 C.三河马 D.滩羊
7.读图,下列我国的主要牧区分布,错误的一组是
A.①一内蒙古牧区 B.②一甘肃牧区
C.③一新疆牧区 D.④一西藏牧区
8.小明追随“舌尖上的中国Ⅱ”镜头从上海出发,先后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品尝美食。结合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
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9.下列区域中,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能力低的是( )
A.四川盆地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②是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①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冷湿 D.湿热
12.③区域的特色农业是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13.我国农业地区差异大,下列关于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量200m以下的地方
B.东北平原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C.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且由于海拔高等因素,农作物品质优良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业只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
14.我国有名的“日光城”是( )
A.重庆 B.青海 C.乌鲁木齐 D.拉萨
15.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本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图中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
(2)本区内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自然保护区,①表示 ______河流。
(3)右上图动物为本区代表性优良畜种 _________
(4)本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 __________ 。(两条即可)
16.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该地区沿A→B→C的方向,降水逐渐_________。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河西走廊的人们利用_____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_______。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它主要与该地区昼夜温差________的气候特征相适应。
(4)铁路线D是_______铁路。
(5)E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7.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于2019年8月19日-20日在青海西宁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国家公园建设正在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积聚力量。目前,我国已有十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1)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国家公园是 。(填序号)。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家公园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填序号)。
(3)比较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区与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18.某中学师生想利用暑期组织研学旅行,游览祖国河山,探索自然奥秘。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图文资料,帮助他们完成系列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①区域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B.②区域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C.③区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④区域居民的主食是米饭
(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基本符合③区域的是_____。
①非季风气候区 ②四大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广大 ③地跨地势一、二、三阶梯
④人文旅游景点非常丰富 ⑤拥有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与最东端 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沿甲、乙、丙、丁四条路线做的地形剖面图,与下图相符的是_____。
(4)丁线组发现黑、吉两省是全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最多的省份,请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
(5)丙线组发现干旱是①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请对干旱的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___。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6)乙线组到达青藏地区后发现,该区域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但是该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哪些自然条?________。
(7)来到②区的游客,多数会出现头痛、流鼻血、呼吸困难等反应,主要原因是________。
(8)甲线组在研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
19.暑假期同,湘潭市中学生李小明跟团去拉萨旅游。旅行团先飞抵西宁,再沿青藏铁路到达拉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小明的日记节选。
节选(一):“今天,旅行社告知或准备好防晒霜,氧气袋,羽绒服,遮阳帽.....
节选(二): ...列年飞速前进,望向窗外,远处是高大连绵的雪山,近处的草原上,牛羊三五成群悠闲的吃着草...
节选(三):“导游告诉我们,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它东起成都西达杜萨,金长1600多千米,穿越崇山峻岭,工程建设难度比青藏铁路还要大呢,又是我国一个超级工程!”
材料二:青藏地区示意图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______级阶梯, 因为海拔高,被称为“______”。
(2)沿着青藏铁路,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游客可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__;在甲处列车穿越了______山脉。
(3)青藏地区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好,分布着______农业,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
(4)“准备好防防晒霜,氧气袋,羽绒服,遮阳帽。......结合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说明携带下列物品的理由。氧气袋________________;羽绒服______________。
(5)结合日记节选(三)简析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难度更大的原因。
20.规划当中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全长163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13个小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川藏铁路途经___________。
A.横断山区 B.云贵高原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D.雅鲁藏布江
(2)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___________。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遍地沙漠戈壁
(3)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穗大粒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约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到青藏地区旅行时皮肤被灼伤了,说明当地__________强。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进行分析解答。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年降水量线一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结合题意。故选:C。
2.D
3.C
【解析】
2.读图可知,1-1线为西北地区南部、东南部边界;2-2线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3-3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5-5线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故答案选D。
3.读图可知,图中A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故A正确;B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B正确;C是青藏高原,主要特征时高寒,热量充足是C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错误的D区域是北方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故D正确;所以答案选C。
4.D
5.B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据图可知,甲为西北地区,所以A错误;乙为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三熟,所以B错误;丙为北方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所以C错误;丁为青藏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所以D正确。故选D。
5.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突出的气候特点是湿热,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在温暖湿润区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因此适合在南方地区生长,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故选B。
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
细毛羊是新疆牧区的代表性畜种,所以A错误;牦牛是青藏牧区代表性的畜种,也是青藏地区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所以B正确;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代表性的畜种,所以C错误;滩羊是宁夏的一种特有畜种,所以D错误?故选B
7.B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①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牧区,以草原牧场为主;②是位于青藏地区的青海牧区;③是新疆牧区,以山地牧场为主;④是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场,故选B。
8.A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故A符合题意。
9.C
【解析】
四川盆地和江南丘陵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东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雨热同期,土地肥沃,土地生产能力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气温低,所以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能力低。故选C。
10.B
11.A
12.D
【解析】
10.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④是南方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读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所以,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高寒是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冷湿是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湿热是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③是青藏地区,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故D正确;①是灌溉农业,②是旱作农业,④是水田农业。故ABC错误。故选D。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量400m以下的地方,故A错;东南丘陵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故B错;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且由于海拔高等因素,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品质不优良,故C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只有在有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D。
14.D
【解析】
我国有名的“日光城”指的是拉萨,这里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太阳辐射强,故选D.
15.C拉萨 三江源 澜沧江 牦牛 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水源充足(或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等)
【解析】
该题以读青藏地区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优良畜种和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青藏地区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读图可知,C为拉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青藏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读图可知,①表示澜沧江,出了我们中国叫湄公河。
(3)青藏地区有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青藏牧区,该牧区主要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臧山羊等,其中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读图可知,右上图动物为本区代表性优良畜种牦牛。
(4)青藏地区海拔较高,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也有种植业的分布,一般在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水源充足(或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等)河谷地带。
16.干旱 减少 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一 高寒 牦牛 大 青藏 气温低 作物生长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差异很大,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青藏地区海拔高,两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1)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区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该地区沿A→B→C方向因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2)由图可以看出,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当地的人们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使该地区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农业区。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由于海拔高,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牦牛,藏袍是当地藏族的传统服饰,服饰的特点与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相适应。
(4)铁路D是连接青海省西宁和西藏自治区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5)由图可以看出,E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该谷地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加上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17.(1)⑨
(2)南方地区
(3)武夷山所在地区降水比三江源地区多,气温比三江源地区高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差异很大,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由图可知,图中位于我国四大区域分界线上的国家公园是⑨表示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我国第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上。
(2)图中所示的国家公园的分布中,南方地区是国家公园分布最多的,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气候温暖,森林覆盖率高。
(3)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东南丘陵,降水量要比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的青藏地区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
18.C ②、④、⑤ 乙 平原面积广、人均耕地多 ①③④② 河谷海拔低、气温高 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高寒缺氧 洪涝、台风
【解析】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由图可知,①区域是西北地区,特色美食是烤全羊;②区域山岳纵横,冰川广布;③区域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少;④区域居民的主食是米饭,故选A。
(2)关于③区域的说法,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是四大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广大的地区,地跨地势的二、三阶梯;人文旅游景点非常丰富,拥有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与最东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故选②、④、⑤。
(3)沿甲、乙、丙、丁四条路线做的地形剖面图,能够看到下图的是乙路线,只有该路线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
(4)丁组发现黑、吉两省的中央储备粮库最多,这是由于该两省区平原面积广,耕地多,人口少,消费市场小,粮食的商品率高。
(5)丙线组发现干旱是①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因为该地区,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②降水稀少和④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气候干旱,顺序是①③④②。
(6)乙组到达青藏高原后,发现当地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加上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当地的作物穗大粒饱。
(7)来到②区的游客,多数会出现头痛、流鼻血、呼吸困难等反应, 主要是因为当地海拔高、气温低,缺氧导致的。
(8)甲线组主要经过的是东南丘陵,在研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台风等。
19.(1)一;世界屋脊。
(2)牦牛;唐古拉。
(3)河谷;青稞、小麦、豌豆。
(4)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
(5)川藏铁沿线地势起伏更大,地质条件更复杂,穿越的河流更多,自然灾害更频繁。
【解析】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高原之舟”是牦牛,沿着青藏铁路,在甲处列车穿越了唐古拉山脉。
(3)青藏地区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
(4)①去青藏地区“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携带氧气袋”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②“携带羽绒服”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
(5)青藏铁路与川藏铁路建设共同面对的难题是高寒缺氧,与青藏铁路相比,修建川藏铁路的难度更大,原因是川藏铁沿线地势起伏更大,地质条件更复杂,穿越的河流更多,自然灾害更频繁。
20.A C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 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答对两个方面即可) 热量不足或气温低(意思对即可) D 太阳辐射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1)据图可知川藏铁路从成都到拉萨,沿途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
(2)川藏铁路经过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沿线地势起伏更大,故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川藏铁路不经过西北地区,故沿途遍地无沙漠戈壁;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平均海拔低。
(3)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棵和小麦稳大粒饱。
(4)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青藏地区的种植业的分布。
(5)A为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B为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包,C为北京的四合院,D景观为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
(6)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导致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容易灼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