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一?导语 :
在一个开阔的天空与无垠的海面之间,一位老人在生命的破碎处站起来,让我们的种种复杂的感情随着他悲壮的生命狂舞起起落落。 被文明熏陶过的圣哲贤士可以让我们肃然起敬,但决不可能激发我们内心奔涌的狂潮。今天, 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世界。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课文梗概,把握小说的
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
言和行文特点。
2.鉴赏老人的形象,体会表现手法,揣摩本文的哲理
和象征意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
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
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外小说,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据我了解,现在的高一学生内心深处比较孤独、脆弱和无助,也不能理解外国作品中赞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主人公桑迪亚哥颇为复杂的性格的理解就更为困难。因此,在设计《老人与海》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独白部分进行细读(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初读时可能缺乏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本文要注意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
分析和揣摩本文蕴涵的哲理和象征意义,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对于一篇激励了几代人奋斗不息的文学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因此将小说对精神世界的探求确立为本课的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逐渐去品味人性,直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打破原有完美式的英雄概念,扩大作品的外延,让他们在感悟作者塑造的形象的魅力的同时去塑造自己人生的精神砥柱!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难点: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一、作者介绍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二、背景简介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的作品,但含义丰富。它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典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悲歌。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评论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
三、情节概括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迪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四、创作作品
《印第安人营地》(Indian Camp)
《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
《非洲的青山》(the Green Hills of Africa,1935)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Spain the earth,1938)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1999)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1950)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summer,1985)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1985)
《死在午后》(Death in the afternoon,1932)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1970)
《有钱人和没钱人》(A Rich man and no money,1937)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1932)
《一条好汉》(A Man of the World)
《流动的圣节》
代表作:
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9年《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1952年《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课文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可分为五个回合。
灰鲭鲨及嘴部牙齿
星鲨
犁头鲨鱼
知识链接:
填一填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看了 一次,____我喜欢,我们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喜欢。
辨一辨 两者都表示不停留在某一个点上,但使用对象不同。
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其后接数词。
不只:不但,后面一般不接数词。
填一填 这是一所 招生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有些学生 住校,过年都不回家。
辨一辨 两者都有“长时间”的意思,但意思的侧重点不同。
长年: ①一年到头;②〈方〉长工;③〈方〉长寿。
常年:①终年,长期;②平常的年份。
填一填 听说要去搞宣传活动,大家信心 ,来报名的人数 50人。
辨一辨 两者读音相同,意思相近,但使用对象不同。
填一填 十足:①成分纯,如“十足的黄金”;②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如“十足的势利小人”。
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分量实足”“实足年龄”“实足200人”。
情节小节: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
他被打败了吗?
你看到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了吗?
1、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的进行搏斗的?
2、在我们看来,小说又为什么描绘鲨鱼的凶残的?
3、分析圣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现实形象:
精神上:
人物描写的方法:
文本层析:
写法借鉴:
高考对接:
素材档案:
佳作欣赏: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