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1(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1(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20: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1(解析版)
1.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4.近70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不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A.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B.“台独”势力的存在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两岸经济往来密切
5.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7.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9.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新疆 B.广西 C.青海 D.西藏
10.阅读如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7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2.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钱学森
13.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亚洲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15.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仪式在大连造船厂举行,我国海上国防力量有了重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洋舰队
B.南洋水师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 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材料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从材料一中邓小平在香港回归上的坚决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3)香港问题的解决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材料二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 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的祖国大政方针。
材料三《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倾力之作,360余年前遭遇火灾断为两截,曾分别收 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2011年5月18日,这幅山水巨作启动“团圆”梦想,长期分离后迎来首次合璧。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两岸人民怎样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应该坚持怎样的基本方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来吧,就缺你了!”
材料二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七条 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材料三 2005年四五月间,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他们为未来中国和平统一开拓了新的局面,突破了敌对的状态,而连宋大陆行就是在致力创造这样一个美好明天。宋楚瑜紧随连战登陆,仿佛大海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刹那间冲垮了禁锢两岸交流的“无形堤坝”,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势头,为两岸关系带来了正面的重大效应。两岸对话交流的大势已定。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你”是指我国什么地区?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概括连宋大陆行具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19.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
材料二: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材料三: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讲话
(1)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他们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又代表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该主张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3)习主席为什么说祖国必然统一?
20. 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
请回答:
(1)材料一香港回归祖国是对谁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这一伟大构想下成功回到祖国怀抱的还有哪里?
(2)材料二中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提出了什么对台基本方针?请写出两位促进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领导人?
(3)请就海峡两岸关系谈谈的看法?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
——中国起死回生。
(1)“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其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材料二: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3)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圆梦设想)
材料四: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答案是B。
2.C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基础上,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保持不变;主权归属发生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港澳的回归、两岸经济往来密切,都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因此ACD三项属于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选项。B项台独势力的存在是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不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故选B。
5.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目的,我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植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②④的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是①③,故选C。
6.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故D符合题意;解决香港回归问题、解决澳门回归问题、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A
【解析】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三地的历史与现实及其与大陆的差异,即三地原来就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同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差异。故答案选A。
8.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顺利回归祖国。邓小平“一国两制” 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五个民族自治区,新疆、广西、西藏、宁夏、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区,青海不是民族自治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发布,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全面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999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再次得到发展;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与题意无关;.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指的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故选D。
1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④排除;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属于两岸友好发展的史实。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C
【解析】
2003年10月,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C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北海舰队、B南洋水师都是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选项D东海舰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组建的,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1)《南京条约》。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香港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 材料一中邓小平在香港回归上的坚决态度,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17.(1) 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
(2)希望中国和平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
【解析】
(1)由材料一中“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和材料二中“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可以得出:1955年对台方针是和平解放,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对台方针为和平统一。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两岸人民渴望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 应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等等。
18.(1)台湾地区。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台湾“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4)为未来中国和平统一开拓了新的局面,打破了两岸敌对的状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解析】
(1)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旧中国因为贫穷落后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土地被西方列强割占。香港于1997.7.1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12.20回归祖国,就缺台湾还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故“你”指台湾地区。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台政策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和台湾“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4)依据材料三“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他们为未来中国和平统一开拓了新的局面,突破了敌对的状态,而连宋大陆行就是在致力创造这样一个美好明天”可知,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为未来中国和平统一开拓了新的局面,打破了两岸敌对的状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19.(1)母亲——中国(祖国);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香港(1997.7.1)澳门(1999.12.20)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台湾。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祖国统一
(3)因为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祖国统一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教育水平及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分裂祖国,搞台独不得人心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香港和澳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台湾。
(2)根据“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根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可知,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祖国统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祖国统一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教育水平及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分裂祖国,搞台独不得人心等。所以习主席说统一是必然的。
20.(1)邓小平 一国两制 澳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连战、马英九
(3)言之有理、健康向上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这一伟大构想下成功回到祖国怀抱的还有澳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促进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领导人有连战、马英九。
(3)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健康向上即可,如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等。
21.(1)建国: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分);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民族:56个。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4)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建国梦想”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其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标志是:开国大典。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的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