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同步练习(解析版)
1.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南京条约》已废止
D.中国重返联合国
2.“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主权归属
B.经济制度
C.社会生活
D.社会制度
3.与下图最契合的主题是( )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4.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后,由于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与欧盟、北的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欧盟、北约和美国关系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2003年又成立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经贸论坛,并在澳门特区设立了常设秘书处,近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材料表明澳门回归( )
A.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在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D.保障了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胡锦涛
B.毛泽东
C.江泽民
D.邓小平
7.“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关于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史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acau”回归摆脱了自明朝以来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B.2019 年是“Macau”回归 20 周年
C.“慈母离儿聚”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D.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慈母离儿聚”的根本原因
8.2018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葡萄牙时指出:中葡两国树立了国与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这指的是历史上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
A.建交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9.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0.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但历史的纵向沿袭和现实的横向平铺之间总会交错形成一个平衡区域,80年代起,大陆允许蒋方不搞绝对的‘政治服从’和制度上的完全一致,允许其在遵守统一的前提下高度自治,这就给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平衡区域。”材料中大陆解决问题的方法( )
A.推动了我国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B.在香港和澳门先后得到成功实践
C.使我国统一大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D.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开放
12.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B.澳门从此结束了殖民主义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从此要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13.识别下图,回答:
(1)上图场景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该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3)你认为该事件能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4.材料论述题。
材料 邓小平在谈到香港问题时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于1982年,至1984年,双方共进行了22轮艰难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1979年,中国与葡萄牙建交时,确认了澳门是中国领土,暂由葡萄牙管理的事实。因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障碍较少。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双方在4轮谈判后,澳门问题得以解决。
——摘编自新华网
(1)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个伟大构想?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15.识读题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下图分别为哪两个行政区的区旗?
(2)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回归了祖国?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我”指什么地方?“母亲”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为了妥善解决这个地方的问题,“母亲”采用了哪个科学构想?含义是什么?
(3)“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之后又有哪一地方回归“母亲”怀抱?说明了什么?
17. (数字中国)当我们再次翻开媒体报道中有关港澳回归的历史时,我们感到祖国的伟大。下面是媒体报道中的数字图案,见证了港澳回归的历史时刻。
(1)图一“97”字样,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图二“99”字样,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请写出这两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18.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图一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建业是今天的哪一城市?在当时建业、成都建立的政权各称什么?
(2)写出图一赤壁发生的战役的作战双方,这一战役有何意义?
图二
(3)图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了哪一地区的主权?这事发生在哪一年?
(4)中国为什么能收回这一地区的主权?中国收回这一地区的主权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是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故选A。
2.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祖国,主权由英国和葡萄牙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
根据图示为“1999游子回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选项D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是1949年;三大改造是1956年底完成;1997年香港回归;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2003年又成立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经贸论坛,并在澳门特区设立了常设秘书处。近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的关系在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其宗旨除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外,更发挥了澳门在联系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平台角式,深化彼此间的全面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7.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可知与澳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Macau”是1999年回归祖国的;选项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选项AB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澳门回归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彻底结束,中国完整而彻底地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故D符合题意;建交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D
【解析】
题文中“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指的是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实现成功回归。故答案选D。
1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80年代起,大陆允许蒋方不搞绝对的‘政治服从’和制度上的完全一致,允许其在遵守统一的前提下高度自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大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的政策指导下,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它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C符合题意;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基本完成、澳门从此结束了殖民主义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从此要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表述错误,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1)香港回归祖国
(2)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的胜利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
14.(1)一国两制。
(2)示例: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论述:香港和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占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中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历史上,中国曾经有多次出现长期分裂的局面,但是最终分久必合,还会走向统一。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其他观点如:香港和澳门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回归祖国的。或者: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是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重要原因。或者: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等都可以。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观点: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论述:香港和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占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中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历史上,中国曾经有多次出现长期分裂的局面,但是最终分久必合,还会走向统一。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其他观点如:香港和澳门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回归祖国的。或者: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是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重要原因。或者: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等都可以。
15.(1)澳门;香港。
(2)一国两制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所学可知,莲花旗代表澳门,紫荆花旗代表香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6.(1)香港,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回归的;之后澳门回归;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符合实际的,可行的。
【解析】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2)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香港是1997年7月1日回归的;之后澳门回归;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港澳回归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7.(1)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析】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97”字样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有关。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99”字样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有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8.(1)建业:今南京。建业:吴(或东吴、孙吴)。成都:汉(或蜀、蜀汉)。
(2)作战双方: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军队。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香港地区。1997年。
(4)邓小平提出统一国家的“一国两制”方针;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解析】
(1)依据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建业是今天的南京,在当时建业、成都建立的政权分别是建业:吴(或东吴、孙吴);成都:汉(或蜀、蜀汉)。
(2)依据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依据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了香港的主权,标志着我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能收回这一地区的主权是因为邓小平提出统一国家的“一国两制”方针;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收回这一地区的主权,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