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21: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解析版)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1992 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遵循“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加强交往,推动直接“三通”
6.“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7.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8.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九二共识”后
9.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10.《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个代表”
D.政治协商制度
11.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保持长期和平发展
1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英文单词含义是什么?“少的一点”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图中“少的一点”的现状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3)目前,我国解决“少的一点”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用这一方针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些地区的统一问题?
(4)看到这幅图片,结合以上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14.活动题:
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的门户,如果作为军事基地,能够极大地加强我国军事实力;尤其是台湾海峡,对于运送战略物资、通行军事舰船等作用极大。从近代社会以来,美国、日本就觊觎宝岛台湾,甚至出兵占领;今天,台独势力十分猖獗,而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姑息台独势力,妄图台湾永远与祖国大陆分离。
(1)你认为中国最终会采用什么方式(和平或武力)收复台湾? 为什么?
(2)中国有这个实力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怎么做?
15.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统一、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是历史大势所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请指出这一基本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2)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在捍卫祖国统一方面,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你能做些么?
16.探究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大业。
材料一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分别是什么?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示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3)请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
17.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乃至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什么样的共同夙愿?为实现这一共同夙愿,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哪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收回了哪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从哪两个殖民国家手中收回的。
材料二: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后来这两个民间团体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了一个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所说的这两个民间团体是哪两个团体?他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形成这一共识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进行对话,具体体现在,2005年胡锦涛接见了哪位国民党主席,2015年习近平接见了哪位台湾地区领导人。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写首诗,表达你在这方面的感悟。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4)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随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对台湾问题的说法正确,但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合题意;D项体现的是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材料“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的《回乡偶书》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说明海峡两岸有了交往,表达了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而台湾已回到祖的怀抱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ABC不是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文化合作与“九二共识”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A
【解析】
我国政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为彰显了民族亲情,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促成了“一国两制”、 消除了两岸隔阂、发展了“九二共识”,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B符合题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方针,故A不合题意;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台湾回归的因素,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张武力解放台湾;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张和平解放台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台湾问题;“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的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
题目中阐述的是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交流情况,反应的是交流的日益频繁,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
10.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所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排除,故选C。
12.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连战动向中国大陆是200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2015年,九二共识1992年,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1)含义: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少的一点”指台湾。
(2)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
(4)感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阻挠统一的行为。(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图中的英文单词China的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少的一点”指台湾,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等等,造成了今天海峡两岸不能统一的局面。
(3)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开放性试题,可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反对任何分裂祖国,阻挠统一的行为等角度分析。
14.(1)答案一:和平方式,原因:从历史上看,台湾一直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出现过两岸分离的局面,但统一一直是主流;从现实上看,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的实力根本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族向心力、文化凝聚力等,这也是中国政府、人民努力的方向。
答案二:武力方式,原因:台湾当局坚持独立,一意孤行;美日等国干涉台湾问题,支持台独;突发事件,如中国大陆、台湾岛遭受入侵等;
(2)有实力。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最终会采用什么方式收复台湾,有两种方式:和平方式,原因:从历史上看,台湾一直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出现过两岸分离的局面,但统一一直是主流;从现实上看,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的实力根本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族向心力、文化凝聚力等,这也是中国政府、人民努力的方向。武力方式,原因:台湾当局坚持独立,一意孤行;美日等国干涉台湾问题,支持台独;突发事件,如中国大陆、台湾岛遭受入侵等;
(2)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最终会采用和平或武力收复台湾,中国有这个实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所以中国有这个实力。
15.(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有利因素: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等。不利因素:台独分子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能从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答出意思相近的一点即可)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及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4)我们要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我们们要努力学习,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建设祖国,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们要积极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前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有利因素有: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等。我国当前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不利因素有:台独分子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及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围绕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宣传、坚持党的《一国两制》政策,努力学习,提高综合国力作答即可。
16.(1)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台湾
(2)2019年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可知是和平解放台湾;依据材料一“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可知是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
(2)依据图片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从1979+40=2019年可知答案。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实行改革开放以及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等方面思考回答。
17.(1)实现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英国、葡萄牙
(2)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九二共识(或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连战、马英九
(4)示例:统一乃大势,小丑莫跳梁。紧跟共产党,中华更辉煌
【解析】
(1)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表达了作者乃至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夙愿。为实现这一共同夙愿,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再依据材料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可知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05年胡锦涛接见了国民党主席连战,2015年习近平接见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但是要紧扣两岸关系、祖国统一的主题。如“海峡两岸一家亲,同宗共祖脉相连。统一潮流不可挡,合作双赢共发展。”“两岸一家亲,炎黄之子孙。同根恨煎久,兄弟喜情深。世界多风雨,人民要饱温。家和兴万事,好梦必成真。”“统一乃大势,小丑莫跳梁。紧跟共产党,中华更辉煌。”
18.(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
(4)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破坏、“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等;
①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提出两点即可)
【解析】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破坏、“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等;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