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3 21: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解析版)
1.历史上中美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最早与中国建交
B.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C.中美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D.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
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4.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6.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万隆会议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外交成果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③2001年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关于万隆会议正确的说法是
A.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会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9.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里的“梅开三度”是指
①中美关系改善
②中日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1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系的建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日本首相安倍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一致认为,“不能予以承认。”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越、菲时,也声称不承认,令南海局势再起波澜。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请回答:
(1)美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日、越、菲,插手我国南海事务,造成南海局势紧张,这种霸权主义行径违背了怎样的国际准则?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部分,对此,美国没有异议
——摘自中美《联合公报》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概括美国决定改善中美关系的自身因素。
(2)根据材料内容,你认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及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何历史意义?
15.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原则称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3)请问中国哪一年重返联合国?
(4)再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6.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表
项目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材料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追赶速度非常迅速,美国的对华疑虑凸显出来。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平衡”战略,开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出手应对中国。与此同时,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一方面看到竞争,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合作对这种竞争加以平衡。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形成深度的相互依赖。过去的主流认识是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是双赢的,但在当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看来,中美经贸关系不是双赢而是中国赢,美国输。这一点从目前美国政府全力打压中国华为集团就可以窥见一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你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国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材料二: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关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紧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摘自《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1972年与1972~2018年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关系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18.2019年,中美迎来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中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60多年前,上百万中国军人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有些人魂断异国、埋骨他乡。2019年4月3日,抗美援朝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英雄们回家了。
(1)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誉为什么?并请简单介绍其中一位英雄人物及事迹。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走进了万国宫的休息室,正巧周恩来也在里面,看到杜勒斯进来,周恩来从屋子那边走来,像往常那样温文尔雅地带着笑意打算和杜勒斯握手,一开始,杜勒斯没有发现周恩来,待到看见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走近了。杜勒斯瞥了一眼那些正等着拍摄这个带有和解象征意义照片的摄影记者们,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
(2)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是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哪一外交政策的体现?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在评价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四: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5年没有交往了啊!”
(4)尼克松访华时签署了什么文件?该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材料五:2019年5月10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相对的,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这体现了中方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国能够理性对等回应的原因?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中美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反映了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D符合题意;最早跟中国建交的是苏联,A不符合题意;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表述错误,虽然中美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分歧,B不符合题意;中美之间至今没有彻底消除彼此的隔阂,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和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导致中美两国关系紧张,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A。
3.A
【解析】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A选项符合题意。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选项不符合题意。1954年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举行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C选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4.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国重返联合国成功,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5.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可知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提出;②联合国26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③2001年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都是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④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我国与台湾地区的交往,不是外交的成果。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B
【解析】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项B符合题意。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A错误;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C错误;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错误,故本题选B。
9.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可知,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故A符合题意;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的三个成就,①②③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1.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故D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美国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包围我国。反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均是在1972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最早提出是1953年,CD项与万隆会议没有关系。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
(1)依据材料“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符合国家法和国际惯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议,一致认为‘不能予以承认’。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越、菲时,也声称不承认……有记者问:‘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日、越、菲插手我国南海事务,造成南海局势紧张,这种霸权主义行径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1)因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的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2)前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标志:尼克松访华意义:有利于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分析概括可知,美国决定改善中美关系的自身因素有: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的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2)依据材料二“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部分,对此,美国没有异议”分析可知,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访华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他。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利于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5.(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71年
(4)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5)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髙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可见体现了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会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张。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越来越多。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
(4)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5)结合所学知识,弱国无外交,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是综合国力,因此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髙等。
16.(1)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意思相近即可)
(2)变化:由消极报道为主到中性报道(中性报道、积极报道)为主。或答从片面(否定)到客观。(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中美关系的变化(或中美两国关系由敌视到实现正常化,或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中国由封闭到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3)合作与冲突交织。(意思相近即可)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造福两国人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可以看到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拒绝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由消极报道为主到中性报道、积极报道为主,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中美两国关系由敌视到实现正常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美双方利益的需要等等。
(3)根据材料内容“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一方面看到竞争,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合作对这种竞争加以平衡。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形成深度的相互依赖。过去的主流认识是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是双赢的,但在当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看来,中美经贸关系不是双赢而是中国赢,美国输。这一点从目前美国政府全力打压中国华为集团就可以窥见一斑。”可以概括出中美关系表现出的发展态势是合作与冲突竞争交织,言之有理即可。新时期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应该应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造福两国人民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1972以前双方长期处于敌视对抗状态;1972年以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
(2)原因: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退;中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需要等。
(3)启示: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关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利益,而且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等。
【解析】
(1)从材料一“1949年朝鲜战争,美国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越南战争”,联系所学知识,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美之间是一种敌对的关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从中国方面看: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关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利益,而且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等。
18.(1)最可爱的人;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或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能答出其它抗美援朝英雄人物及事迹也可)
(2)外交孤立政策。
(3)亚非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4)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邱少云身边的草丛,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2)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中国的敌视行为,是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的表现。
(3)由材料三“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可知,这反映的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扰以及与会各国代表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的“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据材料五“这体现了中方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意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国能够理性对等回应的原因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应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