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入新课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圈”是指:划出四个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学习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指导学生看教材,课件,视频。教师提问:
1、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什么?什么叫特区?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
2、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它创造的奇迹叫什么?被外国人称作什么样的城市?
3、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深圳—— “一夜崛起之城”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区究竟特殊在哪儿? 3、经济特区: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特殊”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第二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注意: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4、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小电影院1979年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1、特区成立前,深圳还只是边陲小镇,仅有两条小巷和一条小街 深圳特区的发展之路 2、深圳市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1980—19851986—19921993—19971997年至今局部改革 单项突破配套改革 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建立框架持续发展 走向国际 1984年,邓小平决定到特区去看一看。
看到深圳由过去“渔民村”变成“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看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邓小平欣然题词: “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一小结2.开始:3.特点: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5.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指导学生看教材,课件教师提问:
1、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是什么?3、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有何特点?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在沿海形成了从南到北的主干线。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海南长江三角洲浦东厦漳泉开放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如今浦东新区吸引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亿美元的外资。汇丰、柯达、阿尔卡特等30多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移师浦东。 今日浦东浦东开发区地位: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内地1、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城市)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小结尝试扩大线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格局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指导学生看教材,课件,视频。教师提问: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背景和时间是什么?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影响)合作探究
1、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1)广东、福建
(2)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前提背景不同:
目的不同:
后果不同:2、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机遇与挑战并存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 课后活动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它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第9课 对外开放板书设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易错警示
1.厦门既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3.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知识拓展
1.党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1)这些地区因比邻香港、澳门、台湾,又处于祖国大陆连接世界市场的前沿地带,这种地理优势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2)这些地区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散布在海外的华侨、华裔众多,在这里建立经济特区能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裔回乡投资办厂。1.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B随堂训练2.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
城市是 (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B3.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包括(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D4.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D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