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斜坡的科学》是在学生认识了《撬棍的学问》和《轮子的妙用》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斜坡的巧妙用力,意识到斜坡的角度与省力关系力,探究斜面的作用,及斜面省力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兴趣,初步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仍然不太重视,不善于收集证据。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数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及开放性地整理事实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及斜面省力的规律。
教学难点:斜面坡度的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四、准备材料:
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六套(每组中包括测力计一个、长方体一个、长短不同的斜面3个、小车1个)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下班回家时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生:愿意。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我想把电动车放到楼道里,可是车很重,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呢?
(学生思考,之后汇报)
生:多叫几个同学帮老师抬上去;
生:在台阶上架个木板,用斜坡的办法把车推上去。
师:说了这么多种方法,你觉得哪个最好?为什么?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坡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验证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1.提出猜想
师:实际上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我们把它称作——斜面。(板书:斜面)那斜面会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谁来猜一猜?
生:它能省力。
师:那我们如何来验证我们的这一猜想呢?
生:做实验。
师:实验是检验猜想最好的方法。那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利用到哪些实验材料呢?我们现在就先来认识一下吧。师生共同检查实验材料,课件介绍测力计及使用方法。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先为大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种对比实验的办法也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请学生朗读。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老师指导,完成实验报告一。
4.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的结论。
师: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三、探究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规律
1.引出猜测
师: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但斜面不同,省力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那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吧。
(出示爬山的图片,山是一边陡峭,一边较平缓)
师:你会选择那条路上山呢?为什么?
生:我选择较缓的这一边上山,因为这边坡度小。
师:斜坡陡,我们就说它的坡度大;斜坡比较平缓,我们就说它的坡度小。
师:那你认为什么样坡度的斜坡会更省力呢?
生: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哦,坡度越小越省力,是这样的吗?
师:下面再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小组讨论后汇报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及提示,生读。
学生动手操作,搭建不同的斜面,观察拉力的变化,总结出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
3.小结汇报
(学生汇报,老师记录数据)
师:你们小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呢?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斜面的长度越长,斜面越省力。
师:斜面的长度越长也就是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科学探究,发现了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规律。(板书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
四、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交流)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但是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小科学家。
(五)板书设计
斜坡的科学
斜面: 省力
坡小 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