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基础试卷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会使我们生出无限的遐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分别属于( )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D. 恒星、行星、小行星
2.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宇宙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②③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 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 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C. 表面存在大气层 D. 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
4.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A.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B. 有比较稳定的光照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D. 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5.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 太阳内部的原子核聚变反应 B. 太阳内部的原子核裂变反应
C. 色球上的耀斑爆发 D. 太阳内部可燃物质的燃烧
6.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
A. “磁暴” B. 电离层扰动 C. 黑子和耀斑 D. 极光和太阳风
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的形成 B. 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 煤、石油的形成 D. 火山的喷发
8.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水能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风能
9.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
A. 日冕、色球、光球三层 B. 色球、日冕、光球三层
C. 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D. 色球、光球、日冕三层
10.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其中A、B、C分别代表
A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11.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A. 10年 B. 13年 C. 12年 D. 11年
12.耀斑发生在太阳圈层中的( )
A. 光球层 B. 太阳内部 C. 日冕层 D. 色球层
13.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 )
A. 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 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 地球上的降水异常与太阳活动无关
14.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5.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的是 ( )
A. B.
C. D.
16.一个恒星日是( )
A. 月亮东升西落的周期 B. 地球自转的周期
C. 昼夜更替的周期 D. 时间为23小时59分4秒
17.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B.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 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D.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天
18.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 圣诞节 B. 儿童节 C. 春节 D. 教师节
1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 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20.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A. 南北回归线 B. 南北极圈 C. 南北纬30度 D. 南北纬60度
21.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四季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23.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 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 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D.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24.经度相同的地方( )
A. 季节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线速度相同 D. 角速度相同
25.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D. 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26.当北京时间12:00时,吴起(107°E,36°N ) 的地方时为( )
A. 12:52 B. 11:08 C. 12:00 D. 11:24
27.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中心点为北极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M为晨线 B. MB为晨线
C. AN为昏线 D. BN为晨线
28.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9.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地球上由高纬向低纬做水平运动的物体
A. 在北半球向东偏,在南半球向西偏 B. 都向西偏
C. 在北半球向西偏,在南半球向东偏 D. 都向东偏
30.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共计40分)
3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C_______F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和_______轨道之间(填写汉字名称)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汉字名称)
32.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层(填字母)。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
(4)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它发出的_______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_____,对移动电话及传呼机等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______。
3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A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为 日前后,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 。
(4)从C到D,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并向 (方向)移动,公转速度 。
34.读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M星是指________,地球公转过程中与M星的关系是______。
(2)图一中:①的度数是________。
(3)图一中:②的度数是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平面④的名称是______。
(4)写出图二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日期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会使我们生出无限的遐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分别属于( )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D. 恒星、行星、小行星
2.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⑥宇宙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②③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童谣中的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故A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2题详解】
太阳、地球、月球共同属于太阳系,也属于高一级的银河系,属于更高一级总星系和宇宙,故B正确,其它选项排除。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 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 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C. 表面存在大气层 D. 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是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B对。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不能体现特殊性,A错。表面存在大气层,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是普通特征,C、D错。
4.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A.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B. 有比较稳定的光照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D. 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有比较稳定的光照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B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丰富的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是其自身条件。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
5.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 太阳内部的原子核聚变反应 B. 太阳内部的原子核裂变反应
C. 色球上的耀斑爆发 D. 太阳内部可燃物质的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原子核聚变反应,由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故A正确。
6.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
A. “磁暴” B. 电离层扰动 C. 黑子和耀斑 D. 极光和太阳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太阳活动的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识记相关知识,注意选项中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的区别。
【详解】“磁暴”是指太阳活动对地球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影响,A不对;电离层扰动是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B不对;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两种主要方式,C正确;极光是带电粒子进入大气的摩擦发光发热现象,D不对。故选C。
【点睛】太阳黑子和耀斑是最主要的太阳活动,黑子指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斑块;耀斑指太阳大气中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二者一般就具有相关性;二者都能使太阳释放出强烈射电和带电粒子流。
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的形成 B. 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 煤、石油的形成 D. 火山的喷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辐射,如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太阳辐射,动物生存也离不开太阳辐射,A不符合题意;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煤和石油的形成和地质史上植物、动物有关,植物、动物有又和太阳辐射有关,C不符合题意。火山的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和地球内力作用有关,和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8.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水能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风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地热能来自于地球的内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
A. 日冕、色球、光球三层 B. 色球、日冕、光球三层
C. 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D. 色球、光球、日冕三层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10.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其中A、B、C分别代表
A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其组成。
【详解】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从图上不难看出其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域。属于短波辐射,其波长在0.15-4.0um。根据波长可分为三段:0.15-0.4um是紫外线;0.4-0.76um是可见光;0.76-4.0um是红处线。故图中的A B C 三段分别对应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所以选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要明白太阳辐射及其组成,熟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对应的波长,试题属于识记性的基础题目。
11.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A. 10年 B. 13年 C. 12年 D. 11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黑色斑点,其活动特征是存在高峰年和低峰年的交替,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和耀斑活动周期一样,D对。A、B、C错。故本题选择D。
12.耀斑发生在太阳圈层中的( )
A. 光球层 B. 太阳内部 C. 日冕层 D. 色球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耀斑是色球中突然增亮的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中,故D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13.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 )
A. 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 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 地球上的降水异常与太阳活动无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太阳活动同步发生,活动周期都是11年,故A正确;流星雨和太阳活动无关,故B错;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故C错;地球上的降水异常与太阳活动有关,当黑子耀斑增多时,降水有的年份增加有的年份减少,故D错。
14.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
【详解】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A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概况,知识性试题。
15.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公转特征。
【详解】
地球自转、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但是从不同极地俯视时,旋转时针方向不相同,为“北逆南顺”。A错误,B正确。CD选项中地球公转过程中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所以CD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16.一个恒星日是( )
A. 月亮东升西落的周期 B. 地球自转的周期
C. 昼夜更替的周期 D. 时间为23小时59分4秒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故B正确、D错误。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的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而月亮属于卫星,故A错误。昼夜更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故C错误。
【点睛】地球自转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且方向相同,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17.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B.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 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D.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公转概况。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况即可。
【详解】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错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最慢,故B错误;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C正确。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D错误。故选C。
18.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 圣诞节 B. 儿童节 C. 春节 D. 教师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公转特点。
【详解】地球绕日公转,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因此,各节日中距离远日点最近的日期,圣诞节是12月25日,公转速度最快。春节是2-3月份,公转速度较快,儿童节是6月1日,教师节是9月10日,正确答案选B。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1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 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C正确。
20.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A. 南北回归线 B. 南北极圈 C. 南北纬30度 D. 南北纬60度
【答案】D
【解析】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南北纬60度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单位时间内转过弧长也是赤道的一半,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一半,D正确。
21.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D正确。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故A、B、C错误。
2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四季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故A错;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结果,故B、C错;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故D正确。
23.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 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 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D.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是相交的,故C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排除。
24.经度相同的地方( )
A. 季节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线速度相同 D. 角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往东时间越早,所以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季节相同,线速度相同,角速度相同。选B正确。
25.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D. 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详解】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北京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据此判断,ABC正确,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26.当北京时间12:00时,吴起(107°E,36°N ) 的地方时为( )
A. 12:52 B. 11:08 C. 12:00 D. 11:24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12:00时,吴起的经度是107°E,经度差= 120°E-107°E=13°,根据1°相当于4分钟,经度差13°的时间是52分钟,再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用北京时间12:00减去52分钟,计算出吴起的地方时为11:08,故B正确,其它选项错。
27.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中心点为北极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M为晨线 B. MB为晨线
C. AN为昏线 D. BN为晨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
【详解】根据晨昏线的定义可知,黑夜和白天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题中的极点为北极点,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可以判断BM是晨线,AM是昏线,所以选B。
【点睛】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需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判定。
28.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图中①③为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应向右偏转,①错③对;图中②④为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应向左偏转,②对④错;综上可知,②③正确,故选D。
29.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地球上由高纬向低纬做水平运动的物体
A. 在北半球向东偏,在南半球向西偏 B. 都向西偏
C. 在北半球向西偏,在南半球向东偏 D. 都向东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即可,注意在判断是“左”“右”的判断,一定要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定左右。
【详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即北半球向西偏,南半球向西偏。故答案为B。
【点睛】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了偏转,偏转的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
30.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般情况,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在10月份,处于秋分日之后,冬至日之前,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共计40分)
3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C_______F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和_______轨道之间(填写汉字名称)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汉字名称)
【答案】 (1). 水星 (2). 地球 (3). 土星 (4). 火星 (5). 木星 (6). 同向性 (7). 近圆形 (8). 共面性 (9). 木星 (10). 土星
【解析】
【详解】(1)在太阳系的模式图中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图可知A是水星、C是地球、F是土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环绕日公转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都近似于圆且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具有近圆性和共面性。
(4)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和土星,被叫做巨行星。
【点睛】八大行星分成三种类型: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2.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层(填字母)。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
(4)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它发出的_______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_____,对移动电话及传呼机等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另外,还将扰乱地球的______。
【答案】 (1). 光球层 (2). 色球层 (3). 日冕层 (4). A层 (5). 黑子和耀斑 (6). 光球层(A层)和色球层(B层) (7). 11年 (8). 高能粒子 (9). 电离层 (10). 磁场
【解析】
【详解】(1)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及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据图可知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2)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明亮发光的是光球层,是图中的A层。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极大年时间间隔是11年左右,故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在太阳活动激烈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和破坏,另外还会受地球磁场的吸引,冲向两极扰乱地球的磁场。
【点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A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为 日前后,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 。
(4)从C到D,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并向 (方向)移动,公转速度 。
【答案】(1)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
(2)9 23 秋分 赤道
(3)近日点 快
(4)南 北 先变快,到1月初最快,之后变慢
【解析】
【详解】(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北极在上,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
(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B位置,太阳直射在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1月初为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4)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正值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所以地球由公转轨道的C处向D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继续向赤道移动,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C到D过程中公转速度先变快,到1月初最快,之后变慢。
34.读图一和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M星是指________,地球公转过程中与M星的关系是______。
(2)图一中:①的度数是________。
(3)图一中:②的度数是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平面④的名称是______。
(4)写出图二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日期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 (1). 北极星 (2).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 23°26′ (4). 黄赤交角 (5).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 66°34′ (7).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 (8). 赤道平面 (9). 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 (10). 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详解】(1)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M为北极星。
(2)图一中:①是公转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为黄赤交角,其度数是23°26′。
(3)图一中:②是地轴与公转平面的夹角,其度数是66°34′,故平面③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名称是黄道平面,平面④自转平面,名称是赤道平面。
(4)①太阳直射赤道,且过后向北移动,故为春分,3月21日前后,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太阳直射赤道,且过后向南移动,故为秋分9月23日前后,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