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①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导 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小岗村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安徽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全省最贫穷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全队夏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只分到了3.5公斤。而田地干裂,秋种又难以进行。如何生存自救成了摆在全队20户农民面前的万分紧迫而又万分严峻的大问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导 这一年的12月18日,在之前反复征询了各家的意见后,小岗村生产队长严宏昌把全队各户户主召集到一起召开秘密会议。全队20户人家除有两户仍在江西要饭,其余18户人家都到场了。会上,18户农民对天盟誓,秘密签订协议,把队里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自己耕种,粮食产量由各户承包,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变故,全部责任由队里的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若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队长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全村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大包干”—— 分田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就显出了明显成果。由于包产到户,责任明确,谁种谁收,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全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村1979年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产6倍多,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农业合作化15年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政府救济的贷款。 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凤阳县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数据说明,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对小岗村自发改革的成功,中央的态度如何呢? 邓小平1980年5月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邓小平还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家庭(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给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的任务生产
自主权剩余
归自己自负
盈亏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5.影响: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保护农民利益,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二、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1.背景: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之前的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特征?有何弊端?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所有制形式单一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是著名的国有企业。那个时候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块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后来企业效益不断下滑。企业没有
自主权 沈阳有个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运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得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管理僵化平均主义
“大锅饭” 一段描述青岛海尔电冰箱厂改革之前状况的文字: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企业职工
积极性低所有制形式单一
政企职责不分
管理僵化
平均主义严重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企业没有活力1.背景: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②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经济进步。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单一公有制经济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没有自主权平均分配
吃“大锅饭”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3.内容: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4.意义:①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管得太多太死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给企业松绑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达标检测1.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A达标检测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C达标检测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丢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全国农村率先搞“大包干”的典型是哪一地区。(2)材料一中“大包干”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达标检测材料二: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现沙市区)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经济进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1992年,党又提出什么经济改革政策?有什么意义?达标检测经济改革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发展,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为重点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系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