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七节 病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七节 病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4 08: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病毒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完成课堂中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相对独立,病毒与前面所讲的细胞生物有很大不同,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但是有与前面内容相关联,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病毒在自然界中也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并且由于分布广泛,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几次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给人类造成了很严重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因此较全面的认识病毒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预防疾病。
本节完善了生物多样性的五界学说,将有争议的病毒独立一届,体现了其重要地位。每种生物在环境中都有其重要地位病毒也不例外,与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在本章前几节已经学习了五界分类法中所提到的细胞生物,但是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同学在生活中也接触过病毒,比如:患病毒性疾病,但是并未全面认识过病毒,更未不可能亲眼见过病毒,因此对于学生来讲病毒是一类被蒙上了神秘面纱的生物。在生活中,病毒和细菌因为都是微生物,并会导致一些疾病,学生通常会混淆概念。
心理特征分析:越是看不到的越想知道,学生面对如此微小却又在身边大量存在的病毒无疑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只是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病毒,在这好奇心的驱使下,小组同学的汇报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求知的波澜,同时心中还会萌生更多的问题,从而通过一节课的学---问---学的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同时也很好的构建了病毒的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目标】通过分小组进行资料查找,了解病毒的发现史,能够说出病毒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发现病毒与细菌的结构不同,它没有细胞结构,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具有两面性的。
【能力目标】通各小组汇报结果的展示,学会运用资料查找法进行自主学习,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通过比较法得出病毒与细菌在多方面的不同,领会比较学习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病毒发现史,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和研究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只有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真理,才能获得成功;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预防病毒性疾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面性,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病毒的特征:大小、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生活方式
教材处理
病毒这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受条件限制没有实验,讲解起来相对会比较枯燥。所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按照认识病毒的顺序将其处理为五个小的专题,由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进行兴趣拓展,分别为:1、病毒的发现史;2、病毒的基本特征;3、病毒的特异性寄生;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5、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并由五个小组成员代表进行讲解,既按照教材主线介绍又扩展了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知识。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各小组合作、讲解、交流
教学手段
小组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环节二
进入新课
环节三
小结
出示图片引出病毒
教师点评:病毒发现史的启示:病毒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人类对它的探索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教师点评: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请同学们根据二组清晰明确的汇报完成学案
请同学交流完成结果
教师点评:三组的汇报很全面,下面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噬菌体是如何利用细菌的细胞进行繁殖扩散。
教师点评:四组同学从多角度告诉了我们如何认识病毒,预防病毒,利用病毒。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就会避免受到病毒病的困扰,也可以很好的利用病毒。
教师点评:听了五组同学生动而全面的比较,老师都顿时对病毒产生了很大的兴致,下面就这个问题老师想让你们发挥聪明才智,对我们前面学过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和今天的病毒结构做一个更全面的比较,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交流表格,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强调重点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一组汇报:病毒的发现史
二组汇报:病毒的基本特征
三组汇报:病毒的特异性寄生
四组汇报: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组汇报:病毒与细菌的不同
学生完成表格
小结
通过发病花图片引出本节课内容
通过一组介绍体会病毒发现过程的艰难与漫长
本节课重点
本节课重点
所有的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病毒也不例外
通过比较明确两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微生物之间的不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训练学生比较方法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七节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特性: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活
特异性寄生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
2、有利
五、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课后反思
优点:1、将课堂交给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2、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进:1、增加小组讨论
2、展示并评价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