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一课一练
基础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契约(qiè)?? 揽住(lǎn)?? 达观(dá)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监督(dū)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排解(jiě) 心安理得(ān)
2.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近日我市曾一度达到四级重度污染,防霾治霾依旧任重道远。
B. 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阅读题
(一)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話:“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 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5.这一段是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6.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别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
7.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
(二)
烟士披里纯
梁启超
西儒哈弥儿顿曰:“世界莫大于人,人莫大于心。”谅哉言乎!而此心又有突如其来,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者。若是者,我自忘其为我,无以名之,名之曰“烟士披里纯”。“烟士披里纯”者,发于思想感情最高潮之一刹那顷,而千古之英雄豪杰、孝子烈妇、忠臣义士,以至热心之宗教家、美术家、探险家,所以能为惊天地泣鬼神之事业,皆起于此一刹那顷。故此一刹那间不识不知之所成就,有远过于数十年矜心作意以为之者。尝读《史记·李广列传》云:“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入石矣。”由此观之,射石没羽,非李将军平生之惯技,不过此一刹那间,如电如火,莫或使之,若或使之,曰惟“烟士披里纯”之故。马丁·路得云:“我于怒时,最善祈祷,最善演说。”至如玄奘法师之一钵一锡,越葱岭,犯毒瘴,以达印度;哥伦布之一帆一楫,凌洪涛,赌生命,以寻美洲;摩西之斗蛮族,逐水草,以徘徊于沙漠;虽所求不同,所成不同,而要之皆一旦为“烟士披里纯”所驱,而求达其目的而已。卢骚①尝自书其《忏悔记》后,曰:“余当孤筇②单步旅行于世界之时,未尝知我之为我。凡旅行中所遇百事百物,皆一一鼓我之思想。余体动,余心亦因之而动,余惟饥而食,饱而行,当时所有于余之心目中者,惟始终有一新天国,余日日思之,日日求之而已。而余一生之得力,实在于此。”云云。呜呼,以卢骚心力之大,所谓放火于欧洲亿万人心之火种,而其所成就,乃自行脚中之“烟士披里纯”得来。“烟士披里纯”之动力,诚不可思议哉!
(选自《少年中国说》,梁启超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减)
【注释】①卢骚:又译为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②筇(qióng):竹杖。
8.根据要求答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以 为 虎 射 之 中 石 没 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哥伦布之一帆一楫,凌洪涛,赌生命,以寻美洲。
9.“烟士披里纯”是一个英文单词的音译。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个词的中文含义。
10.《史记·李广列传》与《忏悔记》的引文在文中分别起到怎样的作用?
11.文中提及的“玄奘法师”,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在《西游记》里,唐僧也有“一钵一锡”,下列情节与此相关。其中的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来佛祖到长安选定唐僧为取经人之后,将自己炼制的袈裟、锡杖、金箍儿等法宝送给了他。
B.唐王李世民赠送紫金钵盂给唐僧,这是暗示唐僧取经路上“宁念本乡一撮土,莫念他乡万两金”。
C.唐僧师徒行至观音院,唐僧不听悟空劝诫,炫耀锡杖、袈裟,最终被老院主和黑熊怪窃走。
D.到达西天后,阿傩、迦叶借传经向唐僧索要好处,佛祖也不阻止,唐僧只得将紫金钵盂送出。
参考答案
1.A
2.B
3.C
4.(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每小题1分)
5.“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6.身入其中 奋斗刻苦 勇于争胜 领略趣味;
7.第一句话为“第四”点做结,又起道理论据的作用,使论证更充分;第二句话是为全段作结,又起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作用。一举多得。
8.(1)以 为 虎 / 射 之/ 中 石 没 羽
(2)哥伦布凭借着一张帆和一支桨,越过波涛滚滚,拼出自己的性命,去寻找美洲大陆。
9.灵感;鼓舞人心的人或事物。
10.《史记·李广列传》中引用李广射石没羽的故事,论证了“烟士披里纯”往往发生于刹那间,突如其来;而《忏悔记》中叙述卢梭能够倾尽全力,身体力行,有所成就,均来自于“烟士披里纯”的动力,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