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_________ 后,党和政府实行 ___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开始。
(2)先例:1978年,安徽__________村农民实行分田________,自负盈亏。
(3)概念:在____的基础上,把土地____各家各户____,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____、 ____。
(4) 推广:到1983年,_______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____、社会化发展, 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
(6)意义:激发了农民的____ ,带来____的大解放, ____和____均有很大提高。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指导文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主要内容:①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_____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②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③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 ____;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 ____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体制。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起来;意义:建立____有利于实现____ 。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_后,党和政府实行 _改革开放_政策,改革先从_农村_开始。
(2)先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3)概念: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4) 推广: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6)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指导文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主要内容:①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_后,党和政府实行 _改革开放_政策,改革先从_农村_开始。
(2)先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3)概念: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4) 推广: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6)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指导文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主要内容:①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农民的苦恼
农民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很少
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典型的“乞丐村”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上了公粮。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3、什么是农民的权利、责任和利益?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什么重大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87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革
改
地
土
社
公
民
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
解放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①党和政府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政策;
②党和政府始终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③党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④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通过农村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谈谈认识:
农民私有
公有制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
农业生产的方向:
意义: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三: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诊断: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处理事务程序繁琐,没有自主权
平均分配,工作懒散,没有积极性
材料二:二十多年前,青岛电冰箱厂(海尔前身)负债147万元,当时企业亏损由国家贴,所需投资照样可以向国家伸手要,但这样亏下去,国家经济必然大受损失!
单一公有制,亏损严重,由国家贴,财政负担重
对症下药:如何让企业变得有活力呢?
单一公有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平均分配,
吃“大锅饭”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时期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
改革前
经济体制
改革后
过去建矿简易投产带来的先天不足和为维持矿井生计造成的后天失调、更加剧了矿山求生、谋发展的难度。原煤产量在“四五”—“五五”期间,一直徘徊在150万吨上下,解放后的24年亏损总额达1.7亿元以上。
—《南桐矿务局科技进步10年》 张相生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0年代,在改革的大潮中,南桐局终于振兴并走上了发展之路:节亏增盈效果显著,执行总承包6年来,减少国家亏损补贴2035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增殖1.36亿元,比1984年增长74%。
改革10年来总共取得局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108项次,还获得国家经委颁发的“六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单项奖、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依靠科技导向、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转移,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走以内涵发展为主求效益之路,是南桐人的思想在80年代实践基础上向科技变革的飞跃。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9年1月1日,一向严谨而慎言的《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中非同寻常地写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对改革的正确方向发生怀疑,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中国经济体制14年的改革历程》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份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价%
1978 92.6 1.8 5.6
1979 88.4 4.9 6.7
1980 82.3 9.5 8.2
1981 79.1 11.5 9.4
1982 78.3 11.5 10.2
1983 76.1 13.4 10.5
1984 67.5 14.4 18.1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甘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的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无关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推广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3.意义
“看不见的手”
中日GDP(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对比:
2000年,日本GDP是中国的4倍;
2005年,日本GDP是中国的2倍;
2010年,日本GDP被中国超越,但差距不大;
2018年,日本271385亿元,中国 827122亿元。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习总书记说:
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崛起之中国才能拥抱未来,发展之中国才能造就奇迹!
(五)课堂反思,拓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