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封求救信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导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64
原子弹
1966
1967
东方红一号
五
试试你能行
(2)影响
①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钱学森、邓稼先
国防实力
试试你能行
合作探究一
问题1: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问题2:科学家会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文化成就
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论十大关系》(1956年)
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大国的核垄断
保卫祖国安全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总结概括: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阅读P91“人物扫描”第一部分,谁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又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邓稼先(1924-1986)
回国报效
别妻离子
隐姓埋名
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神州七号发射成功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
11月
2003年
10月
2008年
9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点拨梳理
一封感谢信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点拨梳理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性命……
1960年 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6年 文革席卷全国,袁隆平被关进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
1968年 试验秧苗在雨夜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次中止。
1969年 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1970年 云南遭遇7.7级大地震,伤亡近5万。地震震中距离袁隆平所在的元江县只有150公里。
1973年 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点拨梳理
当时找不到能配合的药厂,课题组只好用7口水缸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在使用乙醚时,实验室和楼道里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当时设备设施简陋,又没有排风系统,更没有防护用品,大家顶多带个纱布口罩。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工作,屠呦呦与同事们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合作探究二
1.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论证科技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一封嘱托信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衷心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能够干成。——林鸣(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自信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国防
科技文化成就
农业
医学
文艺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64 氢弹1966 东方红1号 1970 钱学森 邓稼先
载人航天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
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牛刀小试
A
B
C
D
科技文化成就
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标志着这个民族“走进核时代的大门”的事件是( )
A.导弹部队建成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B
检查释疑 +3
检查释疑
A
B
C
D
2.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3.右图是我国发射升空的第一颗卫星,它的名称是( )
A.神舟七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C
B
检查释疑 +4
检查释疑
A
B
C
D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A
检查释疑 +3
检查释疑
A
B
C
D
8.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C
检查释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