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能演练提升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西藏南部至终点拉萨。据此完成第1~2题。
1.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
2.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地 ③云贵高原 ④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地热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4.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四川盆地
C.台湾 D.青藏高原
5.青海省最重要的农业区是( )。
A.柴达木盆地
B.水源充足的绿洲农业
C.黄河沿岸地区
D.气候温凉的湟水谷地
6.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小麦、花生 B.甜菜、甘蔗
C.青稞、棉花 D.青稞、小麦
7.青藏地区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
A.铀矿、石油 B.地热、太阳能
C.煤、水能 D.水能、天然气
读下图,完成第8~12题。
8.甲山脉北部牧区是( )。
A.内蒙古牧区 B.西藏牧区
C.青海牧区 D.新疆牧区
9.①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10.①区域的种植业类型主要是( )。
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绿洲农业 D.平原农业
11.①区域典型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青稞 C.玉米 D.高粱
12.①区域有一些著名的畜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细毛羊 B.牦牛
C.三河马 D.滩羊
1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是我国的 自治区,行政中心A是 ;图乙是我国的 自治区,行政中心B是 。?
(2)图甲中A城市位于图乙中B城市的 方向。?
(3)两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生产的共同自然优势是 强,但甲 不足,乙 不足,严重制约着两区的农业发展。?
知能演练·提升
1~2.1.D 2.D 第1题,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第2题,川藏铁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地、青藏高原。
3.A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与气候没有直接的关联。
4.D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5.D 6.D 7.B 8.D 9.D 10.B 11.B 12.B
13.答案 (1)西藏 拉萨 新疆维吾尔 乌鲁木齐
(2)东南
(3)太阳辐射(光照) 热量(气温) 水分
课件13张PPT。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位置与范围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部, 以西, 以南,南至国界。?
二、地形特征
1.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是世界最 的大高原,素有“ ”之称。
2.“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 广布,青藏高原是 、 、澜沧江、 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西南 横断山脉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4 000 高 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冰川 长江雅鲁藏布江 黄河 三、气候特征
独特的 气候;冬 夏 ,年温差 ,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 ,太阳辐射 。?高寒 寒 凉 小 大 充足 强烈 四、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草场和耐寒牲畜
在独特的 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 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 、 、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 、藏山羊。?
2.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气温 ,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 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气温 ,土质较肥沃,适宜喜 的 、小麦等作物的生长。?高寒 高山草甸 高寒牦牛较低 较低 较高 温凉 青稞 缺氧 藏绵羊 3.居民饮食和民居
(1)日常主食主要是 , 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
(2)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 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碉房。?糌粑 牛羊肉 牛毛毡 平顶 一、图解高寒气候对青藏地区的深刻影响
“高”“寒”是青藏地区两大地理特征。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独特的高原农牧业、奇特的风光等)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对农作物的影响为例: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因而太阳辐射强。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和牧草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西藏的冬小麦、青稞等作物产量高。【例1】 青藏高原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光照强
C.热量丰富 D.土壤肥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青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本区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
答案:B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异同及原因分析【例2】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铁路修建的突出困难是( )。
A.高寒缺氧 B.干旱缺水
C.草原广布 D.光照强烈
(2)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解析:第(1)题,青藏地区地势高,高寒缺氧是铁路修建时遇到的突出困难。第(2)题,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热量不足,因此,该地区农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1)A (2)D1.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林海雪原C2.拉萨和成都大致位于同一纬度,但两城市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城市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B.两城市地表形态不同
C.两城市地势高低悬殊
D.两城市受季风影响程度不同C3.小红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A 4.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柴达木盆地A解析:青藏高原上发展的是河谷农业,重要的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5.青藏地区著名的畜种是( )。
A.三河马 B.三河牛
C.细毛羊 D.牦牛D解析:三河马、三河牛和细毛羊是西北地区的优良畜种。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知能演练提升
1.图中所示畜种分布的区域可能是( )。
A.三江源地区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平原湿地
B.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C.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D.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第3~6题。
3.①处所在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是( )。
A.青稞 B.谷子
C.水稻 D.甜菜
4.②③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文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5.下列山脉中呈南北走向的是( )。
A.秦岭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读图,完成第7~8题。
7.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大地碧绿翠无瑕,森林茂密有人家
B.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
C.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
D.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8.甲处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受海洋影响大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受暖流影响
中考过后,小刚决定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一趟,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妈妈建议他要携带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据此完成第9~10题。
9.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可能是( )。
A.青海可可西里地区
B.黑龙江扎龙地区
C.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
D.四川卧龙地区
10.下面四幅图片中,小刚在旅游中最有可能拍摄到的是( )。
众多的游客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美丽中国。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游客真真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真真所发微博中的信息,不真实的是( )。
A.沿路线①领略了天山风光的美丽
B.沿路线②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
C.沿路线③感受到了壮族和藏族同胞的热情
D.沿路线④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
12.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B.乙地的采茶戏委婉动听
C.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第13~15题。
13.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旱地麦浪大豆香
14.处于江海交汇之处、被誉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的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
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
(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 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a ,b ,c 。?
(3)湖泊d 是我国最大的 湖和 湖。?
(4)图中铁路为 ,城市①是 。?
知能演练·提升
1.A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耐寒畜种,选项中只有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
2.A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3.B 4.C 5.C 6.D 7.B 8.C
9~10.9.A 10.D 从旅游所带物品看,其旅游目的地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符合条件,在这里能拍摄到藏羚羊。
11.C 12.B 13.D 14.D 15.B
16.答案 (1)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广大)。
(2)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3)干旱 灌溉农业 高寒 河谷农业
(4)棉花、羊毛产区
(5)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适当放牧;禁止乱伐乱垦
(6)三江源 冰川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任答两种即可)
17.答案 (1)青藏 可可西里 藏羚羊
(2)黄河 长江 澜沧江
(3)青海湖 内流 咸水
(4)青藏铁路 西宁
课件18张PPT。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 ,是 源区、
源区、 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 总水量的25%、 总水量的49%、 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最初水源: 和 融水。?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和 。?南部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雪山湖泊冰川 沼泽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 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
2.生态环境问题
(1)由于 ,冰川逐年 ,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 甚至干涸。?
(2)由于 、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 致 加剧、草地 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
(1)设立三江源 。?
(2)采取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高原湿地 生物多样性 水源涵养地 全球气候变暖 萎缩 缩小 过度放牧水土流失 沙化 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 休牧育草 乱采滥挖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在这片高峻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也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不仅因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而被称为“中华水塔”,还因为其拥有许多特有生物物种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江源地区的草地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明显,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弱,导致三大江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在通天河畔,一双气势恢宏的巨臂托向苍穹——这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它赋予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一个崭新的起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正在步入生态得到保护、民生得到改善的“共赢”之路。【例题】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总称
B.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C.冰川是源区内唯一的补给水源
D.该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2)建立三江源保护区是因为这里( )。
①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②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③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④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湖泊和沼泽等都是源区内的补给水源。该区人口稀少,但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很大。第(2)题,三江源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答案:(1)B (2)A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除长江外,另外两条河流是( )。
A.珠江、黑龙江
B.黄河、黑龙江
C.珠江、澜沧江
D.黄河、澜沧江D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读小明暑假外出旅行时所写的旅行笔记,完成第2~3题。
8月10日,我坐上了从青岛飞往青海西宁的飞机。下飞机后,看到当地人戴着遮阳帽,许多游客背包里还携带着防晒霜、保暖衣等生活物品……
在青海期间,我有幸走进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那里绿草映衬着湖泊,野禽在或远或近的湿地河洼中栖居。在这片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高原湿地上,藏羚奔腾,野驴成群,真的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呀!2.小明看到的当地人的这些生活习惯,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极端干旱 B.高寒,光照强烈
C.非常湿热 D.温和多雨
3.近几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采取退耕还草(林)、休牧育草等措施
C.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D.发动牧民捕猎、采砂金,栽种特色农产品BD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第4~5题。 4.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是长江 B.②是黄河
C.③是澜沧江 D.④处是昆仑山脉AD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南部;A是澜沧江,B是长江,C是黄河,D是昆仑山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据此完成第6~7题。
6.“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7.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CA解析:第6题,7月份气温最高,冰雪融化最多,是“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第7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由于海拔高,雪山连绵,沼泽密布。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10题。8.该地区大部分区域( )。
A.地势高,气温低 B.温和湿润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终年炎热干燥
9.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 )。
A.西北部 B.东南部及东部边缘
C.中部及南部 D.北部及西南部
10.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
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在本地区中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C.由于本区各种牲畜对环境造成了太大破坏,因此应禁止放牧
D.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