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知能演练提升
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据此完成第1~4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资金、技术不足
B.水源不足
C.能源短缺
D.劳动力匮乏
2.为了改善西部交通条件,我国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是( )。
A.西气东输
B.青藏铁路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
3.山西能源基地除对外输送煤炭外,还输送( )。
A.风电 B.火电
C.水电 D.核电
4.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B.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
C.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
D.我国农田防护林体系
5.关于我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边发展边治理
C.先发展后治理
D.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6.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包括( )。
A.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C.地形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7.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
①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资源利用率低 ③资源总量少 ④资源种类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图,完成第8~9题。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8.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9.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10.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子孙的生活需求
11.防治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有效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B.不断扩大草地面积,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
C.改善土壤,扩大耕地面积
D.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位
B.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之一
C.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我国是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13.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顾一切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B.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不执行了
D.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14.下面的公众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①追求个人电脑的更新换代 ②自备袋子买菜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5.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为了解决我国( )。
A.制造业水平提高问题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C.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D.海洋权益争议问题
16.我国推行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的是( )。
A.天然气资源
B.石油资源
C.脆弱的生态环境
D.黄土窑洞
17.为了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B.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C.优先发展中部地区战略
D.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
18.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实施休渔制度,其目的不是( )。
A.发展生态旅游
B.提高鱼类产量
C.保护海洋生态
D.发展海洋渔业
19.读漫画《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最合适的是( )。
A.移植大树、古树,快速绿化城市
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C.净化水质,实施休渔制度
D.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20.三沙市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沙市所处的海域是 ,所处的温度带是 。?
(2)三沙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3)写出相邻国家的名称。
A ,B 。?
(4)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它位于三沙市政府所在地的 方向。?
(5)长期以来,我国南海海域受到周边国家的非法占有和掠夺。试从资源和交通地位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知能演练·提升
1.A 2.B 3.B 4.B 5.C 6.B 7.A 8.B 9.B
10.D 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1.A
12.C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居世界较低位次,人均收入偏低。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但制造业水平较低。
13.D 中国只有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4.B 追求个人电脑的更新换代和农田大水漫灌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15.C 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差异,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大开发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可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16.C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在开发时一定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17.C 中部的发展是国家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部分,但不是优先发展。
18.A 我国在各临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发展海洋渔业,提高鱼类产量。
19.C 建设美丽中国要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净化水质、实施休渔制度,保护自然资源,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20.答案 (1)南海 热带
(2)琼
(3)越南 菲律宾
(4)东南
(5)①南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渔业资源;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中国南下太平洋的门户。(意思正确即可)
课件12张PPT。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 计划完成,成绩斐然。?
2.1978年,我国迎来了 的春天,经济发展再次加速。我国在广东的 、 、汕头和福建的 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 的开放格局。
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 大货物出口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 ,成为世界第 大经济体。?五年 改革开放 深圳厦门 全方位 一 日本 二 珠海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我国 、 、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___________紧缺、 、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2.区域发展不平衡
(1)原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
(2)主要表现: 部发展极不平衡, 与 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3)解决措施:大力实施 、振兴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3.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能源 环境污染 东、中、西 沿海西部大开发 东北 中部 资源环境 内地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用占世界不到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
2.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我国政府提出的“ ”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4.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1)我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3)我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4)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10 20 和谐世界 一、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1)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2)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3)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4)我国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例1】 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
C.我国自然灾害少
D.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发达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情。我国地域辽阔,一方面,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另一方面,地区差异也很明显,如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等;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特别是水旱灾害;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答案:A二、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区域合作工程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国情,我们不能在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协调好沿海与内陆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我国的区域合作工程
(1)“三北”防护林工程:1979年,我国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三北”防护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护田,保持水土。
(2)“十五”期间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和青藏铁路工程。【例2】 下列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解析:基塘生产是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符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观点;B项会造成湖泊面积缩小,长江洪涝灾害加剧;C项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D项会造成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灾害。
答案:A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B. 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
C.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D2.下列各项不属于区域协作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西气东输工程
C.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D.香港地区的填海造陆D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B.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C.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D.我国应扬长避短,促进可持续发展A解析: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序居后。4.李老师刚买了一辆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C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合作的相关知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会在世界上独立存在,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5.我国在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设立了经济特区。下列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C解析: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厦门位于福建。6.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更大舞台的是( )。
A.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1978年设立经济特区
C.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
D.2008年举办世界奥运会A解析: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提供了更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