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5课开辟新航路
第二单元
世界五大文明摇篮、五大区域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南欧爱琴海沿岸
美洲大陆
西亚北非伊斯兰教文明
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
欧洲基督教文明
印第安文明
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
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南欧
爱琴海沿岸
东亚
黄河长江流域
北非
尼罗河流域
西亚
两河流域
南亚
印度河流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②社会根源:欧洲对黄金、香料等的需求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
④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⑤重要诱因:《马可·波罗行记》流传
一.东方的诱惑
《马可·波罗游记》最古老的版本
《马可·波罗行纪》中译本封面
马可·波罗(1254—1342),17岁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肉豆蔻
胡椒
肉桂
丁香
奥斯曼
土耳其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夺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奇缺而价格猛涨。
奥斯曼
土耳其
欧洲人希望开辟一条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
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亚洲)的航路
2.西 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与客观条件
③地处伊比利亚半岛,位置优越航海技术娴熟
①是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提供探
险费用,以获得海外财富,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④人们相信地圆学说,认为一直向西也可到达东方
⑤地图绘制技术先进,出现了标明海岸线和港口位
置的航海图
⑥造船技术成熟,能造适应远航的船并装有指南针
⑦船上自卫装备先进
②热衷于传播于主教
多桅帆船
星盘
当时海船上的装置
葡萄牙航海家用象限仪测地平线
15世纪时的罗盘
葡萄牙
西班牙
迪亚士
达·伽马
意大利人哥伦布
麦哲伦
哥伦布塑像
时间 人物 国别 支持国 路线 影响
1488 迪亚士 葡葡
葡 葡→非洲西海岸→好望角
1497—1498 达伽马 葡 葡→非洲西海岸→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
首先直航印度
1492 哥伦布 意 西 西→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新大陆") 发现美洲
1519—1522 麦哲伦 葡 西→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环球航行)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二.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迪亚士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
达· 伽马
达·伽马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达·伽玛塑像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卡里库特
麦哲伦海峡
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印度,开通欧亚大陆。
葡萄牙
西班牙
我是哥伦布,1492年, 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向西出航。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我认为该地区就已经是印度了,因而也就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后来我又三次西航.
我是麦哲伦,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我率领船队,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到达南美洲。然后,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迪亚士。1487年,我率领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进入印度洋,归途中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抵达美洲
“圣玛丽亚”号
哥伦布首航使用的帆船
哥伦布与他的船队
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中
哥伦布在美洲瓜纳阿尼岛登陆 1492年
麦哲伦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智利篷塔阿雷纳斯市
中心的麦哲伦纪念碑
麦哲伦在航行的船上
图上为里斯本特茹河出海口著名的航海纪念碑,建于1960年,为纪念葡萄牙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年而建。纪念碑的外形像一艘大帆船,刻有多个雕像,船头站立的是亨利。
③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西萄获大量财富,成欧洲富国。荷英法紧随其后,开始海外探险。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的地方,称为地理大发现,
④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②全球化进程启动:打破各国相对隔绝状态,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世界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何为新航路?
15世纪到16世纪开辟的新航路,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和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如何理解“价格革命”?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如何理解“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花生
可可
蕃茄
南瓜
咖啡
甘薯
马铃薯
烟草
玉米
橡胶
先薯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两幅图反映了欧洲人对世界的看法有何变化?
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
这些不速之客,是探险者?还是殖民者?
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试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答:(1)积极: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2)消极: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
一是15世纪前期的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
二是15世纪后期欧洲国家新航路的开辟。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梁启超的困惑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迦马)以后,有无数量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海上探险并不比欧洲晚,航海造船技术也是欧洲人不可比拟的,但随着禁海令的颁布,中国错过了顺世界进步潮流而进的良机,彻底地放弃了海权。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反之,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
今非昔比,目前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为纪念郑和的丰功伟绩,我国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可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再次成为海洋强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结束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