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文段综合
1.(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学者认为: ① 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无论是团圆结局的神话传说,还是祸福相依的哲学思想,无不映照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个人而言,给平淡生活增添不凡惊喜,源自汗水,也归功于乐观。古人说“乐天知命故不忧”,逆境中保持豁达,才能抖撤精神、 ② 渡过难关;平日里安然自得,才会内心充实、幸福满满。
在舞台上寻找趣味,在方向盘上发现诗行,乐观是出租车司机余波的生活写照。“顿顿鲍鱼我吃不起,但顿顿带鱼我吃得起”,乐观是对生活的满足,不落欲望的陷阱; ③ “皱纹是从心里长的,不是从脸上”,乐观是对新鲜事物散开怀抱,永葆青春之心。用响亮的歌声直抒胸脑,给工作解乏、 ④ 更给生活添彩。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祸福相依 B.映照 C.源自 D.敞开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凡·高名画《星空》①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②技术难道只具有实用价值吗?③技术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雅的情趣。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④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洒落 B.闻名遐迩
C.相得益彰 D.熏染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欣赏江南佳人温婉风姿的时候,又怎能不忆起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红颜。①在那个乌云遮月的年代,一代女侠——②秋瑾,行走在革命的前端,饮马江湖,风云驰骋。③最后血溅轩亭,埋骨西泠,其风云奔腾的事迹在历史的天空里荡气回肠。她那“秋风秋雨愁煞人”④的诗句直指当时的黑暗社会,至今被后人传颂不忘。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温婉 B.风云驰骋
C.荡气回肠 D.传颂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月总能即开迁客骚人的心(fēi)______,在他们笔下,月的意象是岁月的流(shì)______,是人生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最观,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有着十分(xiǎn hè)______的地位。
②月中有奇异的景观,李白诗句“(1)________,云生结海楼”,描写月夜美轮美奂的景象;月中有悲戚的无奈,辛弃疾中秋夜举杯问月,“把酒问姮娥:(2)________?”抒发内心壮志难酬的慨叹。
③月中有恳切的思念,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左迁龙标,“(3)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关照与安慰;月中有孤寂的世界,苏轼寓居黄州定慧院,深夜独自漫步所见:“(4)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寂寞与清冷:月中有淡泊的情怀,王维独坐幽蕴,弹琴长啸,“(5)________,________”,传达了清幽与宁静。
④月中有名胜妙联。我国一些名胜古迹、亭台楼阁,会以“月”命名,比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上海豫园得月楼、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等,而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常会吟诵出一副副绝妙的名胜联。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心(fēi)____ 流(shì)____ (xiǎn hè)____
2.根据提示,默写第②~③段中的名句。
3.A.池小能将月送来 B.半帘花影月笼纱 C.湖中倒浸一轮秋
序号
地方名胜
对联内容
1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波上平临三塔影,(1)________
2
上海豫园得月楼
楼高但任云飞过,(2)________
3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阴云满地,(3)________
5.(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天下家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某班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1.(诗歌朗诵)
九(1)班同学积极准备朗诵篇目,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就是他们朗诵的篇目之一,请你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qiǎng bǎo(1) 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2) (A.lǔ B.lǚ)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mèng mèi (3) 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诗词积累)
文人们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沉醉:杜甫在《望岳》中借“荡胸生曾云,(1)_____”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_______,(3)_________” 是曹操登临碣石所描绘的山海绮丽之景。
文人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忧思为之奋斗:“僵卧孤村不自哀,(4)_________ ”是年迈的陆游不以衰老自弃,渴望为国守边的拳拳之心;“(5)______,(6)___________ ”是词人辛弃疾从视听两个角度梦中再现为国激烈战斗的场面,体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殷殷之情;“(7)_____,(8)_________ ”是苏轼巧用西汉典故,以魏尚自许,渴望重归朝廷建功立业的切切之意。
3.(知识抢答)
在最激烈的知识竞赛抢答环节,各班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抢眼:
主持人:请听题,《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编年体史学著作。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1号选手抢答:(1)_____________。
主持人: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罗贯中,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2号选手抢答:(2)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被后人合称为“三苏”。 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3号选手抢答:(3)________________。
4.(探讨研究)
九(1)班的小亦同学整理了非常多的文言,但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字意思他并不是非常确定,于是他去请教老师,老师给他看了下面这张图:
(图一)从左至右分别为: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小亦同学认真地观看“及”字的金文写法,发现这张图表示的意思是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1)________。课后,他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说:“你真是太棒啦!”
小亦继续请教:“所以“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意思是__________。”老师赞许道:“孺子可教也!”
(图二)
老师说:“还有另一个同样读音的“集”字,看这张图(图二),这也是个会意字,我们会发现,“集”最初的意思(本义)是(3)___________。“集”的引申义有(4)_______,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集”字就是这个意思。”小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6.(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孩子刚开始讲故事时,想到什么讲什么,每个细节每个词都告诉你,他们还意识不到主次轻重之分。①随着渐渐长大,他们讲故事时就会越来越突出情节——哪些因素使故事更有意义,哪些无关紧要?②读者也是如此。刚入门的读者会被层出不穷的细节淹没,比如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③时,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字让他们 。但足智多谋的阅读老手则会吸收那些细节,甚至可能抛开那些细节,去寻找其背后起作用的模式、④常规和典型。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对作品获得更专业、更明确、更深入的理解。
1.根据语境,在 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恹恹欲睡 B.疲于应付 C.叹为观止 D.自暴自弃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语段画双横线句子是病句,请作修改。
7.(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逝者如斯夫,不shě( )昼夜。人类,世世代代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先人qí( )福的尼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的繁华与幻想。
②寻着古人的来路,我们听到了杜工部(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唤,这是舍身忘己,忧国忧民的呐喊,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我们还听到了范希文(范仲淹)遥望洞庭的感叹“ , (《岳阳楼记》),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我们仿佛看见,文山(文天祥)在零丁洋边的笑容,“ , ”(《过零丁洋》)这是先生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他在绝境中仍心怀家国的理想;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鉴湖女侠(秋瑾)虽为女子,却比男儿更壮烈的梦想,“ , ”(《满江红》),她用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志迎接未来波澜壮阔的波涛。他们,都用自己追梦的执着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第①段中汉字的拼写与错字修改。
①不shě 昼夜 ②qí福 ③( )改为( )
(2)根据提示,完成第②段中的古诗文默写。
(3)第②段划线的传统称呼很有特点,你有怎样的发现?
8.(浙江省乐清市七校2019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文化中,吃的意义不言而喻。吃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载体,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吃的成语洋洋大观,丰衣足食、风餐露sù、钟鸣鼎食、花天酒地、jǐn衣玉食、酒náng饭袋等不一而足。粗茶淡饭、dān食瓢饮、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饮食的内容、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上升成为人生态度、风格品质的象征。古人有置酒食招待客人的热情:《游山西村》“ , 。”有亲人团聚大备家宴的幸福:《木兰诗》“ , 。”有仕途坎坷而不思饮食的愁苦:《行路难》“ , 。”有老兵归乡独自吃饭的潸然泪下:《十五从军征》“ , ?”还有贤士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论语》:“ , ,乐亦在其中矣。”
1.阅读上文,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填写上文划线处的诗文。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在句中的意思。
(1)饮少辄醉(________)
(2)因往晓之(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4.下列关于温州美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温州菜自成一派,称为“越菜”,选料以海鲜为主,强调鲜活生猛;烹饪讲究重油轻芡,菜品口味鲜美。
B.温州传统的点心小吃有:楠溪麦饼、白象香糕、莘塍五香干、泰顺婆饼、洞头猫耳朵、虹桥绿豆糕、清江三鲜面等等,富有地方风味。
C.温州百姓有家酿米酒的习俗。秋收后,用糯米酿酒,俗称“老酒”,以备在过年和正月里饮用。
D.传统的温州年夜饭有“六字方针”,讲究圆、稳、红、余、吉、全。
5.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菜名龙凤呈祥,是鸡与蛇同烹,神态和情趣与龙凤相似,得名“龙凤呈祥”。内涵丰富,能够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示喜庆之意。请任意选择下面一个菜名,参考示例,加以解释和鉴赏。
A.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
B.花好月圆(虾仁鸽蛋)
C.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
D.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作底,上置鹌鹑蛋)
9.(浙江省宁波镇海区2019届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zhòng春时节的开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①染绿红。惊蛰时节,草木②发,和风挑动勤劳的人们——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òng (_____)
(2)根据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_____)。
A.潇潇 萌 B.潇潇 蒙 C.萧萧 萌 D.萧萧 蒙
(3)加点字“挑”的正确读音是(_____)。
A.tiāo B.tiǎo
(4)惊蛰时,春笋鲜。大画家郑板桥一生品清幽,食雅淡,酷爱兰竹,喜啖竹笋。右图是他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请为其选择一幅最恰当的题跋(写在书画上的文字)(_____)。
A.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B.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C.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D.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5)下列选项中,与“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中“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B.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D.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6)根据下列有关“且”的义项,请选择出“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中“且”字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且:①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贵。”
②况且。《三国志?诸葛亮传》:“~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③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④暂且,姑且。《汉书?陈汤传》:“县官~顺听群臣言。”(县官,这里指皇帝。)
10.(浙江省金华永康市2019届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栖(A.qī B.xī)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有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如果高楼蔽天,俗务chán 身,人不再yǎng 望苍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有钱,算是什么万物之灵呢?……人类的聪明在于□自然,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出一个令自己惬意的人造世界。
(摘自周国平《亲自然》)
(1)加点字“栖”在文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qī B.x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án(________)身 yǎng(________)望
(3)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训服 B.驯服
05 文段综合
1.(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学者认为: ① 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无论是团圆结局的神话传说,还是祸福相依的哲学思想,无不映照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个人而言,给平淡生活增添不凡惊喜,源自汗水,也归功于乐观。古人说“乐天知命故不忧”,逆境中保持豁达,才能抖撤精神、 ② 渡过难关;平日里安然自得,才会内心充实、幸福满满。
在舞台上寻找趣味,在方向盘上发现诗行,乐观是出租车司机余波的生活写照。“顿顿鲍鱼我吃不起,但顿顿带鱼我吃得起”,乐观是对生活的满足,不落欲望的陷阱; ③ “皱纹是从心里长的,不是从脸上”,乐观是对新鲜事物散开怀抱,永葆青春之心。用响亮的歌声直抒胸脑,给工作解乏、 ④ 更给生活添彩。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祸福相依 B.映照 C.源自 D.敞开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D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祸福相依: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与“积极向上”这一语境不符,应改为否极泰来。故选A。
2.本题考查表点符号的运用能力。④顿号应为改逗号。故选D。
2.(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凡·高名画《星空》①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②技术难道只具有实用价值吗?③技术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雅的情趣。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④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洒落 B.闻名遐迩
C.相得益彰 D.熏染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B
【解析】
1.D项“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此处宾语为“高雅的情趣”,故应改为“熏陶”。故选D。
2.B项“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这句话不能独立成句,因此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故选B。
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一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欣赏江南佳人温婉风姿的时候,又怎能不忆起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红颜。①在那个乌云遮月的年代,一代女侠——②秋瑾,行走在革命的前端,饮马江湖,风云驰骋。③最后血溅轩亭,埋骨西泠,其风云奔腾的事迹在历史的天空里荡气回肠。她那“秋风秋雨愁煞人”④的诗句直指当时的黑暗社会,至今被后人传颂不忘。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温婉 B.风云驰骋
C.荡气回肠 D.传颂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A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学生需要根据词义以及词语使用的语境进行判断。A.“温婉”指温和柔顺,婉约有度。使用正确。B.“风云驰骋”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使用正确。C.“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使用正确。D.“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一般用于对人或事迹,属于词语使用对象误用。这里可使用“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故选D。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①处“又怎能不忆起那位巾帼不让须眉的红颜”为反问语气,句号应改为问号,其他三项无误。故选A。
4.(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月总能即开迁客骚人的心(fēi)______,在他们笔下,月的意象是岁月的流(shì)______,是人生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最观,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有着十分(xiǎn hè)______的地位。
②月中有奇异的景观,李白诗句“(1)________,云生结海楼”,描写月夜美轮美奂的景象;月中有悲戚的无奈,辛弃疾中秋夜举杯问月,“把酒问姮娥:(2)________?”抒发内心壮志难酬的慨叹。
③月中有恳切的思念,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左迁龙标,“(3)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关照与安慰;月中有孤寂的世界,苏轼寓居黄州定慧院,深夜独自漫步所见:“(4)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寂寞与清冷:月中有淡泊的情怀,王维独坐幽蕴,弹琴长啸,“(5)________,________”,传达了清幽与宁静。
④月中有名胜妙联。我国一些名胜古迹、亭台楼阁,会以“月”命名,比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上海豫园得月楼、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等,而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常会吟诵出一副副绝妙的名胜联。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心(fēi)____ 流(shì)____ (xiǎn hè)____
2.根据提示,默写第②~③段中的名句。
3.A.池小能将月送来 B.半帘花影月笼纱 C.湖中倒浸一轮秋
序号
地方名胜
对联内容
1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波上平临三塔影,(1)________
2
上海豫园得月楼
楼高但任云飞过,(2)________
3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阴云满地,(3)________
【答案】
1.扉 逝 显赫
2.(1)月下飞天镜
(2)被白发、欺人奈何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1)C (2)A (3)B
【解析】
1.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扉”和“赫”的写法。
2.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天镜、被白发、夜郎、疏、漏断”等字词容易写错。
3.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波上平临三塔影”与“湖中倒浸一轮秋”构成对联,叙写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楼高但任云飞过”与“池小能将月送来”组成对联,描绘的是“上海豫园得月楼”。“一径竹阴云满地”与“半帘花影月笼纱”组成对联,叙写的是“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景观。故答案为:(1)C;(2)A;(3)B。
5.(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天下家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某班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1.(诗歌朗诵)
九(1)班同学积极准备朗诵篇目,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就是他们朗诵的篇目之一,请你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qiǎng bǎo(1) 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2) (A.lǔ B.lǚ)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mèng mèi (3) 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诗词积累)
文人们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沉醉:杜甫在《望岳》中借“荡胸生曾云,(1)_____”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_______,(3)_________” 是曹操登临碣石所描绘的山海绮丽之景。
文人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忧思为之奋斗:“僵卧孤村不自哀,(4)_________ ”是年迈的陆游不以衰老自弃,渴望为国守边的拳拳之心;“(5)______,(6)___________ ”是词人辛弃疾从视听两个角度梦中再现为国激烈战斗的场面,体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殷殷之情;“(7)_____,(8)_________ ”是苏轼巧用西汉典故,以魏尚自许,渴望重归朝廷建功立业的切切之意。
3.(知识抢答)
在最激烈的知识竞赛抢答环节,各班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抢眼:
主持人:请听题,《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编年体史学著作。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1号选手抢答:(1)_____________。
主持人: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罗贯中,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2号选手抢答:(2)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被后人合称为“三苏”。 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3号选手抢答:(3)________________。
4.(探讨研究)
九(1)班的小亦同学整理了非常多的文言,但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字意思他并不是非常确定,于是他去请教老师,老师给他看了下面这张图:
(图一)从左至右分别为: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小亦同学认真地观看“及”字的金文写法,发现这张图表示的意思是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1)________。课后,他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说:“你真是太棒啦!”
小亦继续请教:“所以“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意思是__________。”老师赞许道:“孺子可教也!”
(图二)
老师说:“还有另一个同样读音的“集”字,看这张图(图二),这也是个会意字,我们会发现,“集”最初的意思(本义)是(3)___________。“集”的引申义有(4)_______,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集”字就是这个意思。”小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答案】
1.(1)襁褓 (2)A (3)梦寐
2.决眦入归鸟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尚思为国戍轮台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3.(1)《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3)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4.(1)拉住另一个人(前面的人) (2)比得上 (3)鸟类在树上栖息 (4)集合,聚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襁褓”不要写成“强保”,掳:“u”上记住没有两点,读作lǔ,“寐”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书写要注意。
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眦、澹、竦峙、戍、霹雳”等字词的书写。
3.“《左传》国别体史书”错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
4.及:会意。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徐公何能及君也?”意思是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及:赶得上。“集”字从隹。“木”指树木,与“木”联合起来表示鸟类停歇在数目上,会意字,从木。“隹”(音zhuī)义为短尾鸟的总称,集本义为鸟类在树上栖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集:集合,聚集。
6.(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孩子刚开始讲故事时,想到什么讲什么,每个细节每个词都告诉你,他们还意识不到主次轻重之分。①随着渐渐长大,他们讲故事时就会越来越突出情节——哪些因素使故事更有意义,哪些无关紧要?②读者也是如此。刚入门的读者会被层出不穷的细节淹没,比如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③时,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字让他们 。但足智多谋的阅读老手则会吸收那些细节,甚至可能抛开那些细节,去寻找其背后起作用的模式、④常规和典型。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对作品获得更专业、更明确、更深入的理解。
1.根据语境,在 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恹恹欲睡 B.疲于应付 C.叹为观止 D.自暴自弃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语段画双横线句子是病句,请作修改。
【答案】
1.B
2.B
3.删除“通过”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项错误,恹恹欲睡—形容因患病而精神不振,与语境不符;B项正确;C项错误,叹为观止---指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不符;D项错误,自暴自弃----对自己没有信心,甘于沉沦。故选B。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B选项错误,问号改成逗号。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本句缺少主语,应该将“通过”或者“使”删去。
7.(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逝者如斯夫,不shě( )昼夜。人类,世世代代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先人qí( )福的尼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的繁华与幻想。
②寻着古人的来路,我们听到了杜工部(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唤,这是舍身忘己,忧国忧民的呐喊,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我们还听到了范希文(范仲淹)遥望洞庭的感叹“ , (《岳阳楼记》),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我们仿佛看见,文山(文天祥)在零丁洋边的笑容,“ , ”(《过零丁洋》)这是先生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他在绝境中仍心怀家国的理想;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鉴湖女侠(秋瑾)虽为女子,却比男儿更壮烈的梦想,“ , ”(《满江红》),她用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志迎接未来波澜壮阔的波涛。他们,都用自己追梦的执着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第①段中汉字的拼写与错字修改。
①不shě 昼夜 ②qí福 ③( )改为( )
(2)根据提示,完成第②段中的古诗文默写。
(3)第②段划线的传统称呼很有特点,你有怎样的发现?
【答案】(1)①舍 ②祈 ③尼喃——呢喃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心却比,男儿烈
(3)我们可以以官职名来称呼别人,比如“杜工部”;也可以称呼别人的字,比如“范希文”;也可以称呼别人的号和别号,比如“文山”和“鉴湖女侠”。
【解析】
【详解】
(1)“不舍昼夜”意思是白天和黑夜不停留,注意“舍”的字形。“祈福”指向神祷告求福,“祈”的偏旁不要写错。“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2)“兀”“庐”“汗”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在古代,可以用人物的籍贯、官职、字、别号来命名,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8.(浙江省乐清市七校2019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文化中,吃的意义不言而喻。吃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载体,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吃的成语洋洋大观,丰衣足食、风餐露sù、钟鸣鼎食、花天酒地、jǐn衣玉食、酒náng饭袋等不一而足。粗茶淡饭、dān食瓢饮、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饮食的内容、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上升成为人生态度、风格品质的象征。古人有置酒食招待客人的热情:《游山西村》“ , 。”有亲人团聚大备家宴的幸福:《木兰诗》“ , 。”有仕途坎坷而不思饮食的愁苦:《行路难》“ , 。”有老兵归乡独自吃饭的潸然泪下:《十五从军征》“ , ?”还有贤士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论语》:“ , ,乐亦在其中矣。”
1.阅读上文,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填写上文划线处的诗文。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在句中的意思。
(1)饮少辄醉(________)
(2)因往晓之(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4.下列关于温州美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温州菜自成一派,称为“越菜”,选料以海鲜为主,强调鲜活生猛;烹饪讲究重油轻芡,菜品口味鲜美。
B.温州传统的点心小吃有:楠溪麦饼、白象香糕、莘塍五香干、泰顺婆饼、洞头猫耳朵、虹桥绿豆糕、清江三鲜面等等,富有地方风味。
C.温州百姓有家酿米酒的习俗。秋收后,用糯米酿酒,俗称“老酒”,以备在过年和正月里饮用。
D.传统的温州年夜饭有“六字方针”,讲究圆、稳、红、余、吉、全。
5.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菜名龙凤呈祥,是鸡与蛇同烹,神态和情趣与龙凤相似,得名“龙凤呈祥”。内涵丰富,能够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示喜庆之意。请任意选择下面一个菜名,参考示例,加以解释和鉴赏。
A.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
B.花好月圆(虾仁鸽蛋)
C.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
D.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作底,上置鹌鹑蛋)
【答案】
1.宿 锦 囊 箪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3.(1)就 (2)于是,就 (3)同向,先前 (4)以……为快乐
4.A
5.参考:
A.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甲鱼有攻击性,素有鳖中霸王之称,姬与鸡谐音。得名霸王别姬,内涵丰富,有英雄悲壮凄丽之感,意境雄浑,厚壮有力,审美新奇,档次颇高!
B.花好月圆,虾仁与鸽蛋同蒸,虾仁蜷曲鲜红与鸽蛋的黄橙圆融搭配,构成一幅花好月圆的美好图景。内涵丰富,寄寓着人们幸福圆满的甜蜜期盼。
C.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红白相间,萝卜丝的纯白亮泽营造了雪飘大地的冰洁,红辣椒的点缀似是雪地上那株赫然出现的红梅。得名“踏雪寻梅”,意境清新,情趣高雅,展现着文人雅士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怡然自得的适意。
D.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作底,上置鹌鹑蛋同蒸,这道菜色彩丰富,好似月夜下,清亮的月光,穿透夜幕的漆黑,洒在碧绿的荷叶上,映衬着满塘的荷花别样的红艳,实在是良辰美景。得名“荷塘月色”,意境深邃清幽,梦幻斑驳,诗意飘然,流露出超然物外的自我追求。
【解析】
1.此题考查的字形。需要注意“囊”、“箪”的书写。
2.此题考查的名句的默写。理解型默写抓关键词是个重点,例如:《游山西村》一题中的关键词是“招待客人的热情”,《木兰诗》一题中的关键词是“亲人团聚大备家宴”,《行路难》一题中的关键词是“仕途坎坷而不思饮食”,《十五从军征》一题中的关键词是“独自吃饭”,《论语》一题中的关键词是“贤士安贫乐道”。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饮少辄醉”意思是“喝得很少就醉了”,“辄”意思是“就”。“因往晓之”意思是“于是去开导他”,“因”的意思是“于是”。“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为“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乡”是通假字,同“向”意思是“从前,先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
4.此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常识。A “越菜”——“瓯菜”。故选A。
5.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霸王别姬”有英雄悲壮凄丽之感,由于是鳖与乌骨鸡同烹,鳖是素有霸王之称,姬与鸡谐音,含义丰富。“花好月圆”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虾仁蜷曲鲜红好像是“花”,鸽蛋的黄橙圆润似“月”,两者相融搭配,画面和谐。“踏雪寻梅”创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表现了文人雅士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怡然自得的适意。白萝卜丝洁白似“雪”,上面点缀的红辣椒好似雪中盛开的梅花,红白相间,色彩明丽。“荷塘月色”意境深邃清幽,梦幻斑驳,诗意飘然。荷兰豆似飘摇的荷叶,胡萝卜似袅娜的荷花,黑木耳似夜幕的漆黑,上置鹌鹑蛋同蒸,好似月夜下,清亮的月光,,实在是良辰美景
9.(浙江省宁波镇海区2019届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zhòng春时节的开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①染绿红。惊蛰时节,草木②发,和风挑动勤劳的人们——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òng (_____)
(2)根据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_____)。
A.潇潇 萌 B.潇潇 蒙 C.萧萧 萌 D.萧萧 蒙
(3)加点字“挑”的正确读音是(_____)。
A.tiāo B.tiǎo
(4)惊蛰时,春笋鲜。大画家郑板桥一生品清幽,食雅淡,酷爱兰竹,喜啖竹笋。右图是他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请为其选择一幅最恰当的题跋(写在书画上的文字)(_____)。
A.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B.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C.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D.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5)下列选项中,与“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中“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B.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D.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6)根据下列有关“且”的义项,请选择出“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中“且”字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且:①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贵。”
②况且。《三国志?诸葛亮传》:“~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③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④暂且,姑且。《汉书?陈汤传》:“县官~顺听群臣言。”(县官,这里指皇帝。)
【答案】(1)仲 (2)A (3)B (4)A (5)B (6)④
【解析】
【详解】
(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这里的“潇潇”代指“雨”。萌发:意思是指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多音字的意思。挑动:[tiāo dòng]:〈动〉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用肩膀支起来搬动。也比喻担任工作或承担责任;[tiǎo dòng]引起;惹起(纠纷、某种心理等)。挑拨煽动。根据语境分析,是第二个义项,“挑”应读“tiǎo”。(4)注意题干中“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分析。B项,“霜雪满庭除”,时值秋季。C项,“春风已过有余春”是暮春;D项,“熏风”是指初夏是的东南风。(5)“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中“然”字意思是:……的样子。A项的“然”解释为:虽然;B项的“然”解释为:……的样子。C项的“然”解释为:这样,如此;D项的“然”解释为:然而。故选B.(6)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解释为:竹林的新竹青的项鱼一样,姑且趁着初夏的东南风观看惠花吧。故选④。
【答案】(1)jǐn zhan 祠 (2)积 集 (3)紧挨着 (4)排比
【解析】(1)“精湛”:精熟深通;某样技艺十分娴熟;精微深奥。读“jīng zh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祠堂”的“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积”:积累。“集”:聚合,会合。这里是聚合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故选“集”。注意据义定形。
(3)“依山就势”:紧挨着山,顺着便利的形式。“依”在文中的意思是紧挨着。
(4)“它在总体布局上……在平面布局上……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显然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0.(浙江省金华永康市2019届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栖(A.qī B.xī)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有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如果高楼蔽天,俗务chán 身,人不再yǎng 望苍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有钱,算是什么万物之灵呢?……人类的聪明在于□自然,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出一个令自己惬意的人造世界。
(摘自周国平《亲自然》)
(1)加点字“栖”在文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qī B.x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án(________)身 yǎng(________)望
(3)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训服 B.驯服
【答案】(1)A (2)缠 仰 (3)B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栖居”分析“栖”的拼音。“栖居”(qī jū)栖息、寄居。故选A。(2)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缠”的书写。缠身:缠扰身心。仰望:仰面向上看,或是抬头向上看,现代人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慕、敬仰和向往之情。(3)结合语境和词语含义辨析。训服:意思是使顺服。驯服:使其温和顺从。结合语境“人类的聪明在于 自然”,选“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