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遨游 邀功 佶屈聱牙 鏖战疆场
B.果脯 曝晒 璞玉浑金 普天之下
C.晕厥 谲诈 精神矍铄 群雄角逐
D.颠簸 剥蚀 日薄西山 潦倒落魄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C.都读jué。A.áo/yāo /áo /áo 。B.fǔ/pù / pú /pǔ 。D.bǒ/bō /bó /pò。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囊括 赋于 不堪 丰盈
B.称颂 日幕 脆弱 流逝
C.消磨 苦恼 犹如 毁灭
D.噪动 惋惜 弥补 尊严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A.于—予。B.幕—暮。D.噪—躁。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仔细查看这些制度成果,发现不少其实都名不副实,有__________之嫌。
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_________的现象。
③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__________、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
A.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B.鱼龙混杂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C.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D.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解析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人,或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可做自谦之词。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为了日本人民福祉,为了东亚稳定繁荣,日本政府必须认清形势,改正错误,妥善解决钓鱼岛等问题,重建与邻国互信,避免将日本经济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与动词“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语“特点”等。B.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D.不合逻辑,属于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可删去“不要”。
答案 C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①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⑤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①④②③⑥⑤ B.①④⑤⑥③②
C.④②①⑤⑥③ D.③⑥⑤①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总体结构按照先肯定,后否定,再阐述理由的逻辑说明顺序排序。可以根据下文中“文化却不能”判断出此句所接的上句是②,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⑤①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
答案 D
二、探究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6.文中加点的“这个样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下文“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可知,“这个样的”是指上文把生命看成“一件苦事,一件贱物”。
答案 无视生命的存在,把生命看成一件苦事,一件贱物。
7.“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是因为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8.“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你对这句话的含意怎样理解?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但在回答时要扣紧“乐于生”是“不感到死之苦恼”的原因。
答案 因为乐于生的人比别人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或者:乐于生的人明白生的本质在于死)
9.此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2题。
芦草之思
王巨才
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⑤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⑥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⑦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⑨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④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解析 C项,对母亲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
答案 C
11. 根据③~⑦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用芦根治病有何用意?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⑦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作者在第③段中用较多篇幅写了自己用芦根治病的经过,这是为了以实例说明芦草的功用,并突出对芦草的赞美。回答第(2)题,要仔细阅读第④~⑦段,逐段概括其内容要点,并要注意落脚点应在“芦草”上。组织答案时要力求文字准确、简洁。
答案 (1)①以实际例子说明芦草的一部分——芦根的药用价值,令人信服。②赞美芦草虽然平凡但功德可嘉。
(2)四个方面:①芦叶可以包粽子。②芦秆可以编炕席。③苇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④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12.(主旨概括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的主题的理解。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散文内容的前提下,表达自己对散文主题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要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就要回到原文,寻找能表露作者观点的句子。从标题看,本文就是一篇咏物散文,所以主题一定是“赞颂芦草的……”,至于具体赞颂了芦草的什么品质,则可以在文中找到。从文本倒数第三段来看,本文还是赞颂“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本文是一篇咏物的散文,“家乡的芦草”是写作对象。在作者笔下,“芦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有用,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从写芦草特点的各段文字来看,这些描写表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可以说,作者写芦草也是在写家乡父老,因为他们一样:生命力顽强,飒爽、慷慨。
四、语言表达
13.读完《短文三篇》之后,你对人生应该也有了新的思索。完成下面的练习,表达你对人生的感悟。请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体味不到甜美的甘醇。
解析 此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注意内容上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形式上的统一。
答案 (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1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微博中留下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要求:语言准确,观点鲜明,60字左右。
网友A:中国人至今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认为别人不受罚自己也不会受罚。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儿,于是就出现了红绿灯虚设的现象。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须提高。
网友C:我就是这样过马路的。为一件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就穿过去了。这就是一件小事,没有必要过度解读,更谈不上劣根性。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它反映了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也反映出国人规则意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要改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对这种现象坚决制止。
课件44张PPT。第10课 短文三篇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2.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3.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罗曼·罗兰
4.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6.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1.拨开生活的迷雾,让时光明媚,望窗外风景,看岁月又是满眼繁华。在光阴的荏苒下,我们渐渐学会了宽容与平和,也学会了勇敢与面对,即便错过了最美的年华,因为爱过,依然无悔;即便有过失去,因为珍惜,便会无憾,如若不属于春天,那便让自己在盛夏开放;如若没有好的际遇,那就选择用汗水将黑夜照亮。 2.我们都是光阴的过客,聚散离合,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繁华喧嚣,不过是过眼烟云,一切喜怒哀乐都是根植于路边的风景,铺垫人生的繁杂,懂得删繁就简,便会轻松前行。生活就是在阅历中成长,在历练中坚强,与其感激命运的给予不如感谢平凡的自己,在岁月的河流中,不平凡的演绎。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资料助读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著有《思想录》。
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那些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等。 《热爱生命》
蒙田生活在16世纪中后期。在他生活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他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做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并且强调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所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在封建制母体之内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变化,在思想斗争领域内向先进的思想家提出了新的思想课题。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之中,对人及其精神、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信条》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的思想也日趋复杂。“上帝”已不复存在,生命的意义也模模糊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很难对他人不怀戒备;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的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等进行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中国传统随笔大多篇幅短小,抒写自由,一般借景、借事抒情议论,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西方作家的个性张扬外露,而随笔更敢于坦露作者的内心,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个性,相比较中国传统随笔,他们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思辨、哲理,主要功能是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基础整合3.词语辨析
(1)领略 领会辨析 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侧重点不同。“领略”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领会”侧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
例句 ①春节期间的东欧也别具风情,漫步一个个充满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旅游胜地,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大城小镇,可以________波西米亚风情。
②我们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全面掌握党的十八大基本精神,深刻________其精髓要义。
答案 ①领略 ②领会 (2)流失 流逝
辨析 都有“失去”之意。适用对象不同。“流失”的对象多指具体事物,而“流逝”的对象一般指时间以及某些抽象事物。
例句 ①九岁留守儿童因缺36元购书自挂柿子树,缺少的是金钱还是生命的教育 ?没有谁的生命该如此的
________,那些留守儿童蓬勃的希望更不该就此断绝。
②记者从20日的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会议上获悉,________的美国的珍贵“恐龙蛋窝”化石目前正启运回中国。
答案 ①流逝 ②流失 4.熟语积累
(1)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枯燥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暮之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稍纵即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2)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3)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4)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整体感知《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主旨概要《热爱生命》
1.作者在第一段阐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其作用是什么?品味探究明确 运用了对比手法。
2.为什么说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明确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作者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热爱生活。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3.如何理解“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
明确 这句话概括了人的本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说明人生命的脆弱。
人没有大地和海洋那么广阔,没有岩石那么坚硬,也没有海龟、老树那么长的寿命,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相比,人在物质上是脆弱的、易折的,就像“苇草”。第二,说明人又是伟大的。
人与自然万物不同,因为人能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我们显然是更高级的生命,拥有更高级的智慧。 4.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 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是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的,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信条》
5.《信条》一文中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 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蒙田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最后一段又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观点一 矛盾。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吃喝玩乐,生存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完成自己的理想,实现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自己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就告别人生,会留下很多遗憾。 拓展提升观点二 不矛盾。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出生就预示着死亡,生死相依相随。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把死亡的阴影除掉,而专注于眼前的生,“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深刻于朴素,化抽象为生动
这组随笔的共同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之中,如智者静夜里的独自私语,又似挚友与你促膝密谈,亲切自然,深沉悠远。品读这组短文,我们不妨抓住“生命”“思想”“信条”这三个关键词,去与古圣先哲对话。这组随笔所谈的都是关乎人类生命、生存之类的大道理,是一些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但是在表达上却是“形而下”的,深入而浅出,通过对浅俗的处世经验、自然物象、生活琐事现象的冷静的分析,咀嚼出种种深邃的哲理。 具体来说,蒙田的随笔行文洒脱,不拘常格,但立意高远。他曾说:“我不想夸大其词,空话连篇,只愿促膝谈心,娓娓交谈。”“不论我谈到什么题材,我总是希望说出我所知道的最为复杂的东西。”他的随笔多是率性而发,如行云流水,给人以醍醐灌顶之颖悟。读此文,我们会为其奋发昂扬的生命姿态而受到心灵的震颤!《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将人的思想提到了人存在的唯一意义上,凸显了人的思想的尊严。 维克多·吉罗说:“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读此文,我们会为其勇于开拓思想疆域的卓尔不群的精神所鼓舞!《信条》一文寓复杂于简单,思想深刻、睿智,语言表达机智、幽默,充满温情。读此文,我们可从其重视于细微处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中得到启发和熏染! ⊙活学活用
请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较为深刻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来自遥远的农村,为了谋生,来到了这样一座陌生的城市与我为邻。你我并不相识,更从来没有过交往,但您拿着微薄的薪水,起早贪黑地为我建设着我的家,阳光晒黑了你的脸,汗水打湿了你的衣裳,但你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在你勤劳的手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间间工厂高速运作,一条条马路连南引北,一个个公园横空出世。没有你,这个城市将不再美丽;没有你,我也没有今天的舒适生活!我感激你,我可爱的邻居,我可爱的农民工兄弟!与你为邻,我懂得了“奋斗”的含义;与你为邻,我看尽了辛酸和血泪;与你为邻,我为你的伟大而骄傲,为我的渺小而羞愧。你我为邻,你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但愿你在城市里能找到你真正的归宿,真正对这城市产生归属感,长久地与我为邻。 本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