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老人与海
[限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吞噬(shì) 榫头(sǔn)
攒力气(zǎn) 忧心忡忡(zhǒnɡ)
B.桅杆(wéi) 叨扰(dāo)
攥东西(zuàn) 捕捉鲭鲨(qīnɡ)
C.脊鳍(qí) 拽掉(zhuài)
遭蹂躏(róu lìn) 嗜杀成性(shì)
D.戳穿(chuō) 胴体(tónɡ)
干细胞(ɡān) 流着黏液(nián)
解析 A项,“忡”应读chōnɡ;B项,“叨”应读tāo;D项,“胴”应读dònɡ,“干”应读ɡà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踪迹 惊心动魄 哀声叹气 坐收渔人之利
B.残骸 皮开肉绽 赤手空拳 无所不用其及
C.窜来 仓皇飞走 集思广益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祷告 波涛凶涌 相辅相承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解析 A项,哀——唉;B项,及——极;D项,凶——汹,承——成。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从总体来看,思想文化是社会的反映,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相适应。其中政治、经济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至汉代被官方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在思想文化或其他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学思想________影响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国民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政治统一、民族统一、思想统一,无论民族文化规模大小,都最终同化在________的中原传统文化中。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 ),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至汉代被官方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在思想文化以及其他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
B.儒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至汉代被官方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在思想文化以及其他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
C.儒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至汉代被官方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在思想文化或其他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
D.儒学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上升为主流文化,至汉代被官方化,在思想文化以及其他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占据了统治地位。
解析 A项,“自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语序不当,应将“自”放在“儒学”后;C项,“在思想文化或社会各个领域”与后文“都”搭配不当,应将“或”改为“以及”;D项,语序不当,应将“至汉代被官方化”与“上升为主流文化”调整位置。
答案 B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影随形 兼而有之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B.如影随形 兼而有之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C.潜移默化 兼容并包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D.潜移默化 兼容并包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解析 如影随形: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从文意看是强调“儒学思想”影响之深,故选“潜移默化”。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从文中看,主要强调“中原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故选用“兼容并包”。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从前文的“躬亲实践”来看,应强调亲身体验,因此应选“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从“说教”一词来看,此处应选“耳提面命”。
答案 C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能切实顿悟圣人的心得
B.就能领会圣人的诸多思想精髓
C.才能使圣人的思想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D.就能顿悟圣人的妙义
解析 首先从“必得躬亲实践”可以看出,后文应接“才能……”,排除B、D;“躬亲实践”是文言语气,后面也应如此,排除C。
答案 A
二、探究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他很清楚,把船开到海流中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但是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
“得,有主意啦。”他大声说,“我可以把我的刀子绑在一只桨把上。”
他把舵柄夹在胳肢窝里,用脚踩住帆脚绳,把刀子绑在桨把上了。
“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
这时风大了些,他的船顺利地往前驶去。他只看了看鱼的前面一部分,他又有点儿希望了。
他想:不抱希望才蠢哪。此外我还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
我不懂得这种事,也不怎么相信。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不过,那样一来什么都是罪过了。别想罪过了吧。现在想它也太迟啦,有些人是专门来考虑犯罪的事儿的。让那些人去想吧。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桑·彼得罗是个打鱼的,跟老狄马吉奥的爸爸一样。
他总喜欢去想一切跟他有关联的事情,同时因为没有书报看,也没有收音机,他就想得很多,尤其是不住地想到罪过。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
“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他高声说。
他想:你倒很乐意把那条鲨鱼给弄死。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
“我弄死它是为了自卫。”老头儿又高声说,“我把它顺顺当当地给弄死啦。”
他想:况且,说到究竟,这一个总要去杀死那一个。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孩子是要养活我的。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
他靠在船边上,从那条死鱼身上给鲨鱼咬过的地方撕下了一块肉。他嚼了一嚼,觉得肉很好,味道也香,像牲口的肉,又结实又有水分,可就是颜色不红。肉里面筋不多,他知道可以在市场上卖大价钱。可是他没法叫肉的气味不散到水里去,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停息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就是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6.老渔夫为什么会想起“老狄马吉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狄马吉奥也是渔民的儿子,当时的棒球好手。他脚上虽然长着骨刺,但打起球来依然生龙活虎,他是一个“硬汉子”,老渔夫桑地亚哥很崇拜他。老渔夫想起他,是对自己的鼓舞和鞭策。
7.老渔夫把大鲭鲨弄死,为什么觉得是一种“罪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老渔夫看来,大鲭鲨跟自己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也是一条硬汉子。把强大的对手打败,是幸福的,也是可惜的。大鲭鲨有“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它与其他的鲨鱼不一样,弄死它是出于无奈。
8.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特点的基础上,要更深层次地把握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答案 特点:昏暗、孤寂、苍凉、阴险,远离人烟,深不可测。
作用:暗示桑地亚哥孤立无助的悲凉和所处环境的艰险。
9.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硬汉形象对于二战后的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形象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事业,或失去健全的身躯,面对的是不堪重负的人生之路。在这种背景下,塑造桑地亚哥这样一个百折不挠、勇敢面对失败的硬汉形象,无疑是给失望甚至绝望中的人们打了一支强心剂。
②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失败和失望会随时来到我们身边,学会勇敢面对,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唰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C.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D.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解析 “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概括有误,富勒顿太太并未加入斗争,争论的双方是玛丽和她的邻居们,她们都是在新城区。
答案 D
11.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心理描写上,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②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③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12.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内容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宫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生活在其中的旧房子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②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③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
四、语言运用
13.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30字左右)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
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不仅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能引发许多疾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说明性文字的试题,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本材料为介绍“纯净水”的特点及功能。然后,分析文段,明确三个意思:一是纯净水对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二是“高纯度”饮用水将人体微量元素洗出,三是“高纯度”饮用水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答案 (示例)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是群体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存下去,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脱离群体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个体的梦想也必须在社会框架中才能有更多实现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每个人而言,__①__,还应该是群体性的。我们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义愤填膺,__②__,对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越是社会有病,__③__,有了梦想才有奋斗的方向,才能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梦想不仅是个体性的 ②对贪污腐败愤恨不已 ③我们就越要有梦想
课件51张PPT。第3课 老人与海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海撷英【赏析】 此诗写渔民劳作的艰辛,体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两句通过他人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异常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揭示出全诗主旨。海明威的名句
1.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2.二十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 名句集锦3.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4.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5.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6.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1.如果岩缝间的小草轻易放弃,那么世界上将有一大块地方是死寂的;如果南飞的大雁轻易放弃,那么就不会有雁群的勃勃生机;如果凌寒盛开的腊梅轻易放弃,那么就不会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美丽。是永不放弃,使世界变得生动而丰富多彩。◎ 隽语荟萃2.太阳因为永不放弃,才最终冲破重重迷雾,光耀万里。江河因为永不放弃,才流泻千里,到达浩瀚无边的海洋。小草因为永不放弃,才不计星星点点的渺小,最终连成一片,绿满大地!如果我们曾一千次地对自己的理想说“永不放弃”!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第一千零一次失败的遭遇?我们又怎能在一千零N次的时候,与苦苦期盼的成 功失之交臂?抓住梦与理想,这一生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永不放弃!蒲松龄自勉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个有志者,永不放弃呢? 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899年生于芝加哥,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1917年中学毕业时,正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眼睛[ 资料助读 ]有病而未能入伍,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次年投笔从戎,随着红十字会的车队开赴意大利抗奥前线。晚年患多种疾病,1961年自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剧本《第五纵队》等。作品笔调潇洒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也没有刻意的渲染和概括,但却能尖锐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又称“迷失的一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纳多斯帕索斯、菲兹杰拉德和诗人肯明斯等。主要特点:首先是语言上的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其次是形式上勇于创新,第三是创作了大量的传记文学和回忆录。答案 (一)①bǐnɡ ②qiào ③qīnɡ ④è ⑤suǐ ⑥shì [ 基础整合 ]答案 ⑦yáo ⑧nián ⑨róu lìn ⑩dǎo ?chou ?duò ?sǔn ?wéi ?hái ?shì答案 (二)①xiù chòu ②jiǎo jué ③dǎo dào ④zǎn cuán 答案 ⑤zhé zhē shé ⑥ɡē ɡā ⑦jǐnɡ ɡěnɡ ⑧lù lòu ⑨kánɡ ɡānɡ ⑩léi lěi lèi答案 ①攮 攘 ②戳 戮 ③颚 愕 萼 ④攥 纂 篡 答案 ⑤蹂 糅 揉 猱 ⑥绽 淀 锭 ⑦涛 滔 ⑧仓 苍三、辨析词语
1.阻止 阻挡
辨析 都是动词,都有“阻挡”的意思。阻止:指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侧重于停止。阻挡:指阻止、拦住,侧重于拦住。例句 ①特伦布莱说,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这次爆炸表明仍存在“残余威胁”,“要想______自杀袭击者非常困难”。
②是的,为人类的艺术,别的力量是______不住的。
(鲁迅《写于深夜里》)
答案 1.①阻止 ②阻挡 2.年轻 年青
辨析 年轻:表示相对年龄。就是说,“年轻”总是用在比较之中。年纪不大的人可以比较,年纪大的人也可以比较。年青:指绝对年龄,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 年轻 年青 例句 ①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在本次活动月上,将有______的“三支一扶”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同台竞技。
答案 2.①年轻 ②年青辨析实词的常用方法(二)
1.看具体抽象。有些近义词表义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区分词语表义的具体和抽象也是辨析实词的方法。如:“驱除”和“祛除”,前者表义具体,如“驱除鞑虏”;后者表义抽象,如“祛除疾病”。2.看重复表达与否。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抗震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应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的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等。3.看词性语法。许多词语表面看意义很接近,实际上它们的词性并不同,用法差异也很大。如“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另外,有些实词可用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如“解脱”和“摆脱”,前者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后者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4.看习惯用法。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如:“捉摸”和“琢磨”,前者用于否定句中,后者用于肯定句中。“不免”和“未免”,前者用于陈述句中表示陈述语气,后者用于表示责备语气的句子中。“况且”和“何况”,前者常用于陈述句,后者常用于反问句。5.看表达需求。正确运用词语,还要认真分析给定的语言环境,确定表达需求,再对给出的词语作认真的辨析,才能选出最符合语境的词语,达到最佳修辞效果。四、熟语积累
(1)为所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寒而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遍体鳞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2)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3)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整体感知 ]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地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1.怎样解读老人说的“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明确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品味探究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2. 从文中看,桑地亚哥身上体现了哪些硬汉性格?
明确 (1)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桑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与鲨鱼的搏斗中鱼叉丢了用刀,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把……始终没有放弃。 (2)豪迈的人格力量。
他与鲨鱼的较量是一曲人类与自然、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他的失败从实质上说却是精神上的胜利。“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其豪迈人格的具体体现。
(3)乐观精神。
桑地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相反,在遭受多次磨难后,他仍满怀信心,如“他想:我还有半条鱼。也许我有运气把前面半条鱼带回去。我应该有点儿运气的”。3.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海”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明确 (1)题目: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捕鱼、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经受了一场大海的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的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2)作用: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4.本文中有大量内心独白,举例说明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 在你看来,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观点一 桑地亚哥最后遭遇了无可挽回的失败。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中,桑地亚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五个回合的搏斗后,他变得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拓展提升 ]观点二 桑地亚哥是一个胜利者。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他不屈服于命运,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观点三 桑地亚哥与厄运的搏斗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孤独的斗争,失败是必然的。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不失人的尊严。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写实达到象征寓意
《老人与海》既是写实的优秀作品,又不乏深刻的象征意味。如“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与不可知的世界;老人的形象象征了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展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灵魂的尊严。 [ 技法借鉴 ] 2.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起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这种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处处可见,使整个搏斗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独白式的心理刻画,使形象丰满
有时由老人说出口,有时由作家交代。这类心理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正是这些有声无声的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拼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样的独白既能很好地揭示题旨,又能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写好人物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在文学作品中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它包括: [ 写法指导 ] 1.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
2.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3.戏剧性独白
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写好人物内心独白应注意落实以下“三原则”和“三要求”。
三原则
(1)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2)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3)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要求
(1)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
(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活学活用
学习过程中,我们同学可能都有完不成作业的尴尬经历,请你回顾这种经历,写一段老师检查作业时非常忐忑的内心独白文字。(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叮铃铃……,上晨读了。我忐忑不安地坐在座位上,心想:一会儿,老师就要检查作业了,可由于我星期天贪玩,作业一点也没做,万一被老师检查到……,唉,这回没戏了,如果老师问我的话,我就说,忘了,不,不行,这么多作业怎么就平白地忘了语文呢?可是……,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里少玩一会儿,把作业做完。老天哪,我下次一定改,老师,你就饶了我这一次吧,千万别检查我的作业。本讲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综合训练·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