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子的发现
[随堂巩固]
1.(阴极射线的性质)借助阴极射线管,我们看到的是
A.每个电子的运动轨迹
B.所有电子整体的运动轨迹
C.真实的电子
D.错误的假象
解析 借助阴极射线管,我们看到的是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即所有电子整体的运动轨迹,选项B正确。
答案 B
2.(电子的发现)(多选)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
C.在电子被人类发现前,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电子带负电,使人们意识到原子内应该还有带正电的部分
解析 发现电子时,人们对原子的结构仍然不清楚,但人们意识到电子应该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故A错误。B正确;在电子被人类发现前,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正确;原子对外显电中性,而电子带负电,使人们意识到,原子中应该还有其他带正电的部分,D正确。
答案 BCD
3.(电子的发现)(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孙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e=1.602 177 33(49)×10-19 C
B.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C.汤姆孙油滴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量只能是e的整数倍
D.通过实验测得电子的比荷及其电荷量e的值,就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
解析 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测出比荷的值和电子电荷量e的值,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故选项D正确。
答案 BD
4.(电子比荷的测定)如图18-1-11所示,在纸面内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中充满了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束阴极射线从图中A点以速度v0垂直磁场射入,当射线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刚好改变了180°,不计电荷的重力,求射线的比荷。
图18-1-11
解析 符合题目条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射线在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为圆形磁场区域半径的一半,即r=①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知
qv0B=m②
由①②式得射线的比荷=。
答案
[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
题组一 对阴极射线的认识
1.(多选)下列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一组电荷量,哪些是符合事实的
A.+3×10-19 C B.+4.8×10-19 C
C.-3.2×10-26 C D.-4.8×10-19 C
解析 电荷是量子化的,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6×10-19是目前为止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故B、D正确。
答案 BD
2.(多选)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带负电
B.阴极射线带正电
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
解析 通过让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而且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大得多,故A、C正确。
答案 AC
3.如图18-1-12所示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图18-1-12
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
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
C.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
D.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
解析 由于电子沿x轴正方向运动,若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若加电场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则所加电场方向应沿z轴正方向,由此可知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 B
4.(多选)如图18-1-13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13
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
B.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C.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B点,则偏转磁场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D.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B点向A点移动,则偏转磁场强度应该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解析 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阴极射线沿直线运动,打在O点,A正确;由阴极射线的电性及左手定则可知B错误,C正确;由R=可知,磁感应强度B越小,R越大,故磁感应强度应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故D错误。
答案 AC
题组二 电子的发现
5.电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他根据实验中观察到带电油滴悬浮在电场中,即油滴所受静电力和重力平衡,得出油滴的电荷量。某次实验中测得多个油滴所带电荷量Q如表(单位10-19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41
8.01
9.65
11.23
14.48
17.66
20.62
…
A.密立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B.密立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带负电
C.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油滴所带电荷量之差相等
D.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油滴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的整数倍
解析 分析这些数据可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密立根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数值,即1.6×10-19 C,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6.(多选)如图18-1-14所示,将一阴极射线管置于一通电螺线管的左侧,则
图18-1-14
A.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左
B.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右
C.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束将向纸面外偏转
D.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束将向纸面内偏转
解析 根据安培定则,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向左,故选项A正确,B错误;阴极射线管所处位置磁场方向向左,根据左手定则知,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束将向纸面内偏转,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7.(多选)如图18-1-15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光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15
A.在荧光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
B.在荧光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
C.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增大
D.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解析 设电子由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U1=mv2
解得v=。水平方向有L=vt
竖直方向有a===
vy=at
电子刚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正切值为tan α=
由以上各式解得tan α=
即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α随偏转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在荧光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故选项A正确,B错误;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y=at2=,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将增大。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W=e·E·y,偏转量越大,静电力做的功越多,故选项C正确;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E=,所以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增大,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C
8.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
D.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
解析 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某一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一最小电荷量是1.6×10-19 C,A错误,B、C正确;物体带正电,是由于它失去了带负电的电子,D正确。
答案 A
9.如图18-1-16所示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K间电压为U,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的小孔中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16
A.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2v
B.如果A、K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不变,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
C.如果A、K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
D.如果A、K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时的速度变为v
解析 由eU=mv2得v= ,电子速度与A、K间距无关。当电压减半时,速度变为v。
答案 D
10.(多选)如图18-1-17所示,从正离子源发射的正离子经加速电压U加速后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中,发现离子向上偏转,要使此离子沿直线穿过电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8-1-17
A.增大电场强度E,减小磁感应强度B
B.减小加速电压U,增大电场强度E
C.适当地加大加速电压U
D.适当地减小电场强度E
解析 正离子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中,受到的电场力F=qE,方向向上,受到的洛伦兹力F洛=qvB,方向向下,离子向上偏,说明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要使离子沿直线运动,即qE=qvB,则只有使洛伦兹力增大或电场力减小,增大洛伦兹力的途径是增大加速电压U或增大磁感应强度B,减小电场力的途径是减小电场强度E。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题组三 电子电量与比荷
11.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18-1-18所示。让中性气体分子进入电离室A,在那里被电离成离子。这些离子从电离室的小孔飘出,从缝S1进入加速电场被加速。然后让离子从缝S2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打在底片上的P点。已知加速电压为U,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缝S2与P之间的距离为a,离子从缝S1进入电场时的速度不计。求该离子的比荷。
图18-1-18
解析 粒子经电场加速、磁场偏转两个过程,从轨迹可知,离子带正电,设它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在电场中加速qU=mv2。在磁场中偏转Bqv=mv2/r,而r=a/2。
解上面几式可得:=。
答案
12.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次测得电子电量。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18-1-19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经上板中央小孔落到两板间的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它运动的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
图18-1-19
(1)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当U=U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求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
(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U1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m2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滴所带的电荷量。
解析 (1)当U=U0时,油滴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满足m1g-q=0,即
q=
(2)当U=U1时,质量为m2的油滴做匀加速运动,
满足d=at2,
m2g-q′=m2a
由此得
q′=(g-)=(gt2-2d)。
答案 (1) (2)(gt2-2d)
课件28张PPT。第1节 电子的发现[学习目标]
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体会电子的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3.知道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
4.领会电子的发现对揭示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阴极 负极 阳 正极 近万伏 淡淡的荧光 阴极 阴极射线 发光 偏转 B 不同材料 相同 电子 电子 基本 电子电荷 量子化 负电 1.602×10-19C 氢离子 9.1×10-31_kg × × √ × √ × [答案] BC答案 C本讲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课下作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