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4 20: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的加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本节课要求掌握三位数的加法的算法。
【教材分析】
《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教材用“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引出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计算方面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教学之前,对70名学生进行调查:
学习内容 调查结果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80% 三位数的加法估算 90% 由上表可见,大部分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估算。教学本节内容,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终究是位数多了让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及引出类推迁移的数学方法。
首先加强估算意识,理解其价值。再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并对此类计算进行类推迁移,拓展了学生对算理的认知面。
理解进位加法笔算算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哪位满10向它的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要点简略分析图解】
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以问题链驱动任务完成,达到目标) 评价标准及方式
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及引出类推拨计数器
任务:1.一个一个的数,让我们一起从1数到10;
2.十个十问题: 哪一位满十位?向哪一位进的1? 学生能够熟练拨数字;并能流利表达。 迁移的数学方法。加法的意义。 一个一个的数,让我们一起从10数到100;3.一百一百的数,让我们一起从100数到1000; 10个一=1个十; 10个十=1个?; ······
目标2.首先加强估算意识,理解其价值。再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并对此类计算进行类推迁移,拓展学生对算理的认知面。 任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任务1:列算式;体会加法意义;估算。
任务2:出示例2 问题: 518+227= (只) 592+384= (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问题:精确值会比估算值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呢? 评价标准:能说出估算法。
评价方式: 表现式评价 论述式评价 任务:探索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的算法 任务一:学生独立笔算 板演学生汇报算法 评价标准:能说出估算的过程。
评价方式: 交流式评价 表现式评价 论述式评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依次类推迁移···
目标3.理解进位加法笔算
任务1:探索三位数的连续问题:怎么笔算呢? 评价标准:能说出三位数的算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进位加法的算法 连续进位加法的算法 评价方式: 交流式评价 表现式评价 论述式评价
任务2:总结算法 问题:与两位数加两位数比较,方法相同吗? 问题: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目标4.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任务:多出设计“互相说一说” 活动中感受“类推迁移”的数学方法
评价标准:能独立完成评价样题。
评价方式: 表现式评价 论述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