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稚子弄冰
村晚
第一课时
走进作者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共有60首,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农民生活、描绘农村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资料补充
理解诗题
有感而发的兴致
四时田园杂兴
一年四季
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指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朗诵诗歌
xìng
jì
yún
小组交流
词语理解:
昼---白天。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童孙---幼童。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整体感知,自读古诗,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
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
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可爱
天真
◆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 事……
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还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来背背?
2、背诵古诗
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稚子弄冰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稚子弄冰》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反复诵读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理解诗意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钲:指古代行军时用得打击乐器。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诗意归纳
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
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
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
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研读古诗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声音也清脆嘹亮。忽然冰钲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研读古诗
晨起脱冰
引线穿冰
敲冰
冰碎
一场嬉戏
天真烂漫
稚子弄冰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延伸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即风筝)。
诗文总结
春天,可去放风筝。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三课时
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理解词义,理解诗句意思
陂: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池塘:堤岸。
小组交流
草满池塘水满陂,
两个满字用的好在哪?
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诗句意思: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
小组交流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衔落日的意思
浸字是什么意思
山衔落日,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诗句意思: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小组交流
诗句意思: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组交流
重点研读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重点研读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
怎么理解这句诗呢?
(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重点研读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无忧无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