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
2.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
3.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虚词、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
二、教师导学:
1.下面的字词,你掌握了吗?试试看。
山lán( ) 静mì( ) 风mí( ) huì ( )lù( ) 斑lán( ) wǔ( )mèi( ) 鳞次 zhì( )比
2.填充下面的词语并注意其意思。
⑴( )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很虚弱的事物。
⑵( )如隔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⑶ 心( )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⑷( )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⑸ 鳞次( )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开得很密很整齐。
3.你能熟练的默写下列诗句吗?
望岳
,
,
,
, 。
钱塘湖春行
,
,
,
,
登飞来峰
,
, 三、文言文复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填空。
⑴《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⑵《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⑶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⑷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3.本文是一篇游记,写此篇时,作者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永州,请你结合作者的身世推测一下作者游山玩水的目的是什么?
读课文第1段到第4段,完成问题。
4.下列带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全石以为底。
⑵不可知其源。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浏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8.记承天寺夜游
, , , , , , 。 , , , ? ? 。
⑴“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念无与乐者”中的“乐”是怎样的乐?试结合课文和作者的处境谈一谈。
⑶苏轼因“念无与乐者”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黄州的官员、文士应该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去寻张怀民?谈谈你的法。
⑷作者自称为“闲人”,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二、1. 岚 谧 靡 贿赂 斓 妩媚 栉
2. 庞 恍 驰 引 栉
三、1.huáng juǎn chí yǐ liáo xī suì cī 2.⑴抒情议论 散文 ⑵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⑶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⑷六 3. 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就感到忧伤、悲凉。4.C5.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红凄清环境触发,就感到忧伤、悲凉。7.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8.⑴“盖”可解释为“原来”,有突然醒悟的意思,所写出的“藻荇交横”的作者的错觉,表现了作者被美丽的景色陶醉的情态。⑵是排遣郁闷心境之乐,是百无聊赖而求之乐,也是超尘脱俗之乐。⑶苏轼和张怀民都是贬官,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心境,相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一起。
⑷表现了作者欣赏月色的闲情逸致,同时也包含作者失意后的情怀和郁闷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