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制数学三下(24时计时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五四制数学三下(24时计时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5 09: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知道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整体建构,通过对钟面计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意义理解。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

重点难点
能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一、设谜引入,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一条小河静静向前流淌着)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美丽的田野边,一条小河在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其实啊,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在静静地向前流淌着,一去不复返,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那么的珍贵。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是呀,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看成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段儿。孩子们,你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吗?
师:那知道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20、30小时吗?到底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呢,这里面可有学问了。请看—— (播放视频)很早以前,人们将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合称为“一天”。后来发现,之所以出现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地转。旋转中,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黑夜,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一天24小时就由此而来。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了吗?一天的24小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师:一天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一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段视频吧。
师:当夜里12时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新一天就开始了,我们记作0时。一般情况下,0时,我们在干嘛?
师:对呀,我们常常在睡梦里迎来了新的一天。
动态观察,直观认识
师:我们知道了一天有24个小时。老师有个疑问:钟面上只有12个数呀,它怎么能表示出一天的24小时的呢?
生:钟面上时针转两圈。 让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随着钟面上指针的转动,一起回忆一下一天24小时是怎么走过来的吧。 刚才我们说一天是从凌晨0时开始的,0在哪儿啊?(晚上12点也叫凌晨0时)凌晨0时,睡梦中,星星在眨眼,月亮在微笑,一天开始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到2时了,3时,4时,5时……天渐渐亮了,我们
起床上学了(出示:起床图片)。太阳越升越高,到中午了,该吃午饭了(出示:吃饭图片)。上完下午的课,就放晚学了(出示:放学图片)。太阳渐渐落山了,天越来越黑,月亮在微笑,星星在眨眼,我们也该睡觉了(出示:睡觉图)。睡梦里,这一天就过去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师:确实如此,时针转了两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观察课件动态演示),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这一圈的12个小时用一个红色的条表示,演示完第二圈后再把第二圈用一根蓝色的条表示。时针转两圈,就转了2个12小时,加起来就是24小时了。
(师贴红条、蓝条,要求学生观察,一共有多少个格子?生:24个格子) 师:格子与格子之间的小竖相当于我们钟面上表示整点的小竖。
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1.了解“12时计时法”。 我们刚才也看到了,时针确实是转了两圈,那就是每个数字都会转到两次啰,那怎么来区分第一圈和第二圈相同的数字表示的时间呢?比如现在,这两个时刻(课件示两幅8时的情境图),时针指着8,怎么来区分是什么时候的8时呢? 生:早上8时,晚上8时。 师:我们可以在时间前面加上早上、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时间词呀? 生:中午、凌晨、夜里…… 师:有了这些时间词,我们就能将钟面上第一圈和第二圈表示的时间区分开来了。文字的作用真是大啊。我们把只用0到12这些数来记录一天时间,并且需要时间词来帮忙的计时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有时也叫“普通计时法” 让学生看时间条,知道时间条上的凌晨0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的位置。
师:你能在时间条上找到早上8时,晚上8时的位置吗? 同样都是8时,怎么一个在这儿,一个在那儿? 让学生在时间条里再找几个12时计时法的时刻。凌晨4时,下午2时,晚上10时
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
师:如果我们不用时间词,只用数字,可以将一天的24小时准确地表示出来吗?比如这个时刻:下午3时的情境图,学生说出下午3时后问还可以怎么表示?(示动态图)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交流)
生:下午的时间加上12,到下午3时,就是12+3=15时了。
师:为什么加12呢? 师:你的意思是,第二圈是接在第一圈后面的,所以要加12。来,我们用课件来演示一遍,看看是不是。(课件演示从12时到15时)
师:你能把这个15时在时间条上表示出来吗?(学生贴15时)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那这个时刻怎么表示?(20:00)
师:你能再把这个20时在时间条上表示出来吗? 再看看转到这里来了是什么时刻呢?(24时,3时)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吗?
师:我们把这种用0到24来记录时间、不需要时间词帮忙的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齐读)。 请孩子们在时间条里迅速找到4个24时计时法的时刻。并汇报:一个一个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要讲清楚怎么找到的。3:00,10:00,16:00,24:00 3、动手操作,巩固 练习
师摆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学生写出24时计记时法的时刻。
下午4点 晚上8点 早上8点
师:同样都是8点,为什么一个加12,一个不加12呢?学生回答。
师:那什么时刻要加12? 生:到了下午或者晚上的,就要加12.
师摆24时计时法的时刻,生写普通计时法的时刻。
17点 13:40 10:00
师:为什么10 不减12? 生:10点没有超过12。
两种记时法的比较。
师: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都能将一天的24小时记录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怎么将这两种记时法互换?
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两种计时法互换。
看节目单,当小播音员将“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应用解决问题
综合训练。
师:当屏幕上出现一副画面后,从中选出你认为最能表示这个画面时刻。(四个画面为:朝阳初升,烈日当空,夕阳西下,繁星满天)
总结全课,感悟提升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经历着朝阳初升到繁星满天,一个轮回就是24小时,时间的长河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一直向前流淌。 咦,看到这个情景,老师突然想到人们把钟面也设计成圆形,在指针的转动中,时针转两圈,就是一天,时针不停地走动,一天一天就这样流淌着。这是多么精妙的创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