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3课,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语文要素为: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付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读两遍课文,认会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二、基础达标
1.在朗读课文过程中画出下列词语,并认真抄写一遍。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2.词语解释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弥漫:充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减弱或消失。本课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宿营地:军队在行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3.课堂练习。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 粗糙(zào cāo√) 作料(zuò zuó√ )
勉强(qiǎng√ jiàng) 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 yī yē√)
(2).写反义词。
沉重—( ) 粗糙—( ) 挽救—( )
鼓舞—( ) 脆弱—( )
(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3).搭配词语 新鲜的 两鬓 热气腾腾的 草地 斑白的 声音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惊人的 鱼汤 目不转睛地 菜汤
低沉的 毅力 无边无涯的 看着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老班长忠于党的革命事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
(5). 根据要求写句子。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没法去向党报告。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缩句)
____老班长鼓励着我们。
三、问题归纳。
1. 读完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2.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牢记使命、忠于革命、忠于党、革命乐观主义的人。
3.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略)
4.你了解的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有哪些?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5.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6.小练笔
本文作者描写老班长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略)
四、拓展延伸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