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练习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个星期天 练习课件(1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4 22: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9 那个星期天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读拼音,写词语。
1.面色huáng kǒng( 惶 恐 )的弟弟wēi yī( 偎 依 )在母亲的怀抱中,母亲qīn wěn( 亲 吻 )着他,原谅了他的错误。
2.在míng mèi( 明 媚 )的阳光中,一只小mǎ yǐ ( 蚂 蚁 )正在zhàn fàng( 绽 放 )的花朵中探险。
3.她一边cuō xǐ( 搓洗 )衣服,一边niàn dao( 念叨 )着:“希望妈妈能够早日康复。”三、比一比,再组词。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1)“翻箱倒柜”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有“ 交头接耳 ”“ 健步如飞 ”等。?
(2)把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难道母亲回来没有翻箱倒柜忙开了吗? ?
2.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1)这句话采用了 反问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希望母亲带他出去,因为母亲答应过他 。?
(2)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我一直在等着,母亲答应过了。 ?3.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1)“荒凉”的近义词是“ 凄凉 ”,
“沉郁”的反义词是“ 舒畅 ”。?
(2)“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说明了时间已经到了黄昏, “凉”“沉郁”表现了 “我”失望的心理 。?
(3)把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句。
我不可能不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那个星期天》一文是以 时间 为序,按照
 从早到晚 的顺序来写的,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 母亲带他出去玩 的经历,最终这个希望 没有实现 。?2.关于下面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A.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特别漫长。
B.这句话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
C.这句话表现了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对作者来说显得非常无聊。
D.这句话用时间的流逝衬托出“我”的期盼。六、课内阅读。1.“挨”在文中应该读作 ái ,通过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 作者内心的焦急 。?
2.用“  ”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D )?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3.文中画“﹏﹏”的句子中,
“我”焦急是因为 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 ,
“兴奋”是因为 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B.写出了等待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
C.“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母亲不可能带“我”出去。
D.写出了“我”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七、课外阅读。
老海棠树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3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赶紧 ) 果断——( 执意 ) 
希望——( 张望 ) 补救——( 弥补 )
2.奶奶不需要“我”帮助她扫海棠树叶,是因为
 她觉得自己需要自觉劳动 ,奶奶曾经执意要糊纸袋、补花是因为 她需要劳动 ,奶奶喜欢在灯下学习是因为 她觉得自己应该跟上时代 。?
3.短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奶奶是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4.下列关于画“☆”选段分析正确的是( B )
A.通过选段内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愧疚。
B.选段中奶奶对“我”没有责备,她“惭愧”是因为自己懂得的知识少。
C.奶奶不语是因为奶奶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