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张PPT。10 清平乐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下面词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三、先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再翻译诗句。无行路: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句意: ?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谁知: 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 呼唤,询问。
句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除非问一问黄鹂。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清平乐》的作者是 黄庭坚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 具体的人 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 寂寞 ,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 亲人 似的。?
2.下列对《清平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上片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B.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C.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D.这首词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五、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 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补全词的内容。
2.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 黄庭坚 ,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3.下列对这首词的下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夏天已经来临。
B.这首词是一首惜春、恋春的佳作。
C.这首词的下片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D.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课件7张PPT。1 采薇(节选)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三、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道路泥泞走得慢,又饥又渴苦难当。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采薇》选自《 诗经·小雅 》,这首诗歌中,描写老兵从军时间长的诗句是:
“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道出老兵满心伤悲之情的诗句是:
“ 我心伤悲 , 莫知我哀 !”?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此诗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B.“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子的担忧。
C.整首诗歌在喜庆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五、课内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它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共 305 篇。?
2.这首诗歌中点明回家时间的诗句是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点明出征时间的诗句是“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3.下列对《采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C.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这首诗歌的前四句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4.我积累的出处相同的诗句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件6张PPT。2 送元二使安西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下面词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三、下面的诗句表示情景和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C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王维 ,他被人们誉为“ 诗佛 ”。?
2.《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的“使”的意思是 去,往 ;题目的意思是 送元二去安西 。?五、课内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古代的地名和今天的地方连起来。2.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送别自己的好朋友的时间是
春季 (季节),送别的地点是 旅馆 ,送别的方式是 饮酒送别 。?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
B.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片深挚的情谊。
C.这首诗歌中一个“酒”字写出了诗人和好朋友频频举杯,殷殷相让的情景。
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和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课件7张PPT。3 春夜喜雨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知:A.晓得,明了。 B.使知道。
C.学识,学问。 D.主管。 E.彼此了解。三、先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再翻译诗句。时节: 节气。 发生: 使植物萌发、生长。 ?
句意: ?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潜: 暗暗地,悄悄地。
句意: ?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雨)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春夜喜雨》这首诗歌的作者被人们称为“ 诗圣 ”,在我国历史上与李白齐名,人们称为“ 大李杜 ”, “小李杜”指的是 李商隐 和 杜牧 。?
2.在这首诗歌中常常用来赞美老师对学生教育作用的诗句是( B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五、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补全诗句。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知: 知道,明白。 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晓: 天刚亮的时间。 ?3.这首诗歌诗人用“ 好 ”赞“ 雨 ”,因为它
“ 知时节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 春夜的雨景 ,表达了 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 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B.这首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春雨发生的时间。
C.这首诗歌的颔联既是对春雨润物无声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是对默默无闻的人的赞美。
D.这首诗歌的尾联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夜景,流露出了世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课件7张PPT。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天街/小雨/润如酥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两个/黄鹂/鸣翠/柳
D.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下面诗句描写的季节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韩愈 ,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这八个人指的是 。?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下列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歌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诗歌题目中的“呈”指的是恭敬地送给。
B.“张十八员外”指的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张籍。
C.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D.这首诗歌前两句抒情,后两句议论。五、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时间是 早春 ,想把这首诗歌送给 张籍 。?
2.诗歌中画“ ”诗句的意思是: ?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3.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歌第一句直接描写初春小雨的样子,体现了春雨滋润细腻的特点。
B.第二句描写了草沾雨后的景色。
C.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的大力赞美。
D.这首诗歌没有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课件7张PPT。5 江上渔者一、巧写同音字。
lú:( 鲈 )鱼 ( 卢 )沟桥 ( 泸 )州老窖 ( 芦 )苇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没”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音序 M ,再查音节 mo 或者 mei ,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 氵 部,再查 4 画。?
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 隐在水中。B.隐藏,消失。C.漫过,高过。
D.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三、先写出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翻译诗句。但: 只。
句意: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君: 古代对人的敬称,您。?
句意: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的 范仲淹 ,他是北宋著名的 政治家 、 思想家 、 军事家 、
文学家 ,世称“ 范文正公 ”。?
2.下列对《江上渔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歌作者写于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期间。
B.这首诗歌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欣赏和赞美中。
C.这首诗歌赞美了繁华的都市景象。
D.这首诗歌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之情。五、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歌首句写 江岸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是“ 热闹非凡 ”,
人们这样的原因是“ 但爱鲈鱼美 ”。?
2.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
“ 江上 ”和“ 风波 ”两种环境的对比,
“ 往来人 ”和“ 一叶舟 ”两种情态的对比,
“ 往来 ”和“ 出没 ”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3.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歌的首句描写了江水中,许多游人乘着船游玩,非常热闹。
B.次句解释人们的心态,道出了“往来”的原因。
C.后两句描写了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D.本诗中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4.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课件8张PPT。6 泊船瓜洲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先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再翻译诗句。间: 间隔。 数重山: 几座山峦。 ?
句意: ?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绿: 变绿。 还: 返回家乡。 ?
句意: ?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三、下面诗句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流露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的一项是( C )
A.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泊船瓜洲》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王安石 ,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 、 政治家 、 文学家 、改革家。世称“ 王荆公 ”。?
2.下列对《泊船瓜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B.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站在京口,远望瓜洲渡口的情景。
C.这首诗歌是一首抒情小诗。
D.这首诗歌中描写了春天的景物。五、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歌中“泊”的意思是 停船 ,在这首诗歌中,这个字应该读作“ bó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pō ”,可以组词 湖泊 。?
2.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 远眺江南 、 思念家乡 的思想感情。?3.“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先后用了“到、过、入”等字,最后选用了“绿”,试分析诗人运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绿”字,化静态为动态,使人感觉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情景。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B.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表现了他对钟山的喜爱之情。
C.“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D.这首诗歌在字里行间也寓意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课件7张PPT。7 游园不值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回答 B.大概,表示猜测 C.顺合,适合A.轻轻地敲 B.小小的纽扣 C.小小的扣子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3.下面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D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游园不值》这首诗歌中描写诗人猜测的诗句是
“ 应怜屐齿印苍苔 ”,之所以有这种猜测是因为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2.下列对《游园不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歌是一首哲理诗。
B.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C.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叶绍翁。
D.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五、课内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首诗歌题目中“值”的意思是 遇到 ,题目的意思是 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欣赏 。?
2.作者访友不遇, 园门紧闭 ,无法观赏 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3.这首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歌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还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无法阻挡。
C.这首诗歌前两句蕴含哲理,后两句抒发情感。
4.请再写出两句蕴含哲理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8张PPT。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这两句诗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水”比作了 美人流动的眼波 ,将“山”比作
美人蹙起的眉毛 。?
2.请写出一句含有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是一首 词 ,其中词牌名是 卜算子 ,题目是 送鲍浩然之浙东 。
2.下列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行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词中的“行人”指的是行路的人。
B.词中的“行人”指的是词人的朋友。
C.词中的“行人”指的是词人自己。
D.词中的“行人”指的是去游玩的游客。五、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 王观 ,这首词是词人送别自己的好朋友去 浙东 时写的。?
2.这首词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 离愁别绪 和对友人的
美好祝愿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情、秀眉凝愁的情态。
B.这是一首送别词,前两句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C.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D.“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4.请写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送别的诗句(写两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课件7张PPT。9 浣溪沙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二、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 ?
(2)萧萧暮雨子规啼。
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2.下面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下/兰芽/短浸溪 B.松间/沙路/净无泥
C.萧萧/暮雨/子规啼 D.休将/白发唱/黄鸡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 清泉寺 时写下《浣溪沙》这首词。?
2.下列对《浣溪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
B.这首词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
C.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哲理。
D.这首词告诉我们时间来去匆匆的道理。五、课内阅读。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补全词的内容。
2.这首词点明兰溪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山下兰芽短浸溪”,词中的“ 浸 ”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 漫步溪边 , “ 松间沙路净无泥 ”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词中的“ 净 ”,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 萧萧暮雨子规啼 ”衬托了词人的凄凉心情。?3.下列对这首词的下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下片中的“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阴催人。
B.下片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C.这首词下片侧重描写优美的环境和词人愉悦的心情。
D.下片中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4.“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说世人 ,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课件8张PPT。古诗词诵读知识盘点四、易考句集训
1.比喻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浣溪沙》)五、易考文本大全
1.《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这首诗歌中采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主要是表达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深挚的惜别之情。
3.《春夜喜雨》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以及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春雨的赞美。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赞美京城景色的诗句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江上渔者》这首诗歌中流露出诗人对渔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泊船瓜洲》中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游园不值》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抒发对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9.《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0.《清平乐》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